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唐:开局龙神附体> 第038章 微臣也附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8章 微臣也附议(1 / 2)

“微臣王珪有要事请奏陛下!”王珪泰然自若的走出文臣的队列,语气中充满了不卑不亢,走到大殿中央跪拜下去。众臣也是侧目一看究竟,那气势比以往更加庄重,而他的身影就如那磐石一般岿然不动。

一看到王珪出列,李二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今天我等的就是你。凝视了一番后,语气冰冷道:“爱卿平身,今日有何事要奏本?”

王珪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慢慢站起身来,只见他眼神里充满了一丝决绝,昂首挺胸中气十足的说道:“自陛下即位后,先是天灾不断,关中大旱,饿殍千里。而后颉利帅军屡屡来犯,甚至颠覆我大唐朝廷。微臣也耳闻,陛下继位有失体面,天下间也众说纷纭,议论纷纷。究极根本则是陛下在即位后对于前太子的处理上选择了视若无睹,这才导致悠悠众口无从杜绝。所以,老臣斗胆请陛下今日在这朝堂之上,举行朝议,讨论决定前太子的处理,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王珪说完,后背早已被冷汗淋透了,他此刻用尽了平生最大的力气,让自己的声音能够尽可能的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而一众朝臣听完,更是感觉到了心惊胆战,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如此宫闱秘闻,这老夫子怎么敢跟陛下直接宣战?难道是活腻了不成。

不过众人想罢后,也有一些文臣武将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当今天下,很多不稳定的势力一直暗中操纵着朝局,比如隋朝旧臣裴寂一派,王珪所代表的前太子李建成一派,还有五姓七望那根深蒂固的门阀士族们,这些人或多或少对于李二的继位手段是极为不耻的,甚至充满着鄙视。但是奈何人家上位已既成事实,只能通过天灾人祸兵乱等手段,旁敲侧击说他来位不正,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导致的局面。因而,今日王珪将这个李二心中的一大禁忌,当着朝廷文武百官众臣的面揭了出来,逼着自己处理此事,已然超越了一个臣子的礼数,其行为无异于在逼宫。

李二早料到王珪这老头儿今天的行为,当年王珪任李建成的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本就是前太子的心腹大臣。而自己继位确实为了收买人心,把前太子的旧部统统纳入自己的彀中为朝廷效力,像魏征、冯立、薛万彻、韦挺之辈都曾是李建成的心腹大臣。没想到今日他们为首的王珪竟然向自己发起了进攻,李二怎能不气,于是严厉的呵斥道:“王爱卿所言差矣,朕乃这大唐之主,深知天命不足畏,朝野不足惧,人言不足信!没有人可以动摇朕的信念和朕的功绩!念在你一心为旧主,朕饶你不死,下去吧!”

言辞状况,魏征猛然间冲到大殿之上,大声的说道:“陛下,无论前太子李建成犯了什么错误,还是您与他有什么矛盾,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是必要给天下一个说法,给我大唐一个说法!对于刚刚王相的进言,臣魏征附议!”语气之坚定,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一种坚毅不拔的气势,一时间朝堂之上附议的声音此起彼伏。

“微臣也附议!”冯立、薛万彻、韦挺等人纷纷走到大殿的中央,一股铿锵有力的气势席卷而来。这些人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大臣,见到王珪一个人单枪匹马对抗李二,哪能不一起冲上来帮帮场子!

“微臣也附议!”裴寂、封德彝、岑文本、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戴胄等人也加入这附议的队伍。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见到裴寂表态,这群人即刻跟上出列逼宫。一时间太极殿内气氛诡异了起来。

“这些隋朝的旧臣们,今天抽什么风,他们怎么参活起前太子李建成的事情来了?难道是朕真的做错了?”李二看着眼前跪倒一大片的众臣,大脑已经处于宕机状态,片刻后陷入了浓浓的沉思。

“微臣也附议!”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高士廉、虞世南、唐俭、李孝恭、柴绍、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张亮、李勣、常何、刘林甫等一时间也走出了各自的队列。

这回可是轮到李二震惊了,此刻他的内心犹如惊涛骇浪,心中思潮澎湃:“现在出列的大臣们,可都是跟着自己打江山,坐江山的肱骨心腹,怎么连他们也觉得是朕做错了?此事如不妥当处理,恐怕日后再也无法号令群臣,届时民心尽散,朝野震动,自己这皇帝就真的离玩完不远矣!”

太极殿下跪着满满的群臣在进谏,仅有少数人在朝堂上站立着,这其中就有李靖、侯君集等人。这个李靖,李二心中清晰的记得,今年玄武门之变时,他曾派人找过这李药师,结果人家只效忠现在的太上皇,两边都不站队,算是一个清流。而这侯君集他比较满意,毕竟是跟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坐上江山的,关键时刻没有和那些文臣混在一起。但是今天的事情肯定是要解决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既如此,众爱卿就探讨一下关于前太子李建成该作何处置吧?”李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而后心事重重的堆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

“微臣以为,前太子李建成按照祖制,理应恢复太子名号,以正朝纲。”王珪又是第一个发声的,只见他这一次面带微笑,说话间感觉如沐春风一般,整个人看起来也变得精神矍铄。

“此事断无可能!”李二突然间从那神游的瞎想中回过神来,这可是原则底线的问题,如果恢复李建成太子的名号,岂不坐实了他李二杀兄上位的罪名,所以无论怎么劝说,对于这一条,他是死死咬住不松口的。

见李二如此不识时务,王珪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