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穿越东汉之后,刘沧隐隐发现,现代人有着颇为无知的自大与骄傲。
古代人,人家可真的不傻啊。
琴棋书画,合纵连横,精巧工艺,自然观测,等等诸般事物言之无意,单说一个猪的问题,现代人对古人的认知就天真的可爱。
东汉,家猪分为两种。
怎么说呢。。。
简单概括,豚与豕,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并非指的大猪与猪仔之间的不同,猪仔为小豚,更多能吃的猪肉同样也是来自于大豚。
东汉人不吃猪肉?穷人吃不起?富人嫌贱肉?
别闹了,都说了人家不傻,有些猪肉,它是真的不能吃的。
跟心理无关,是会影响生理的,会吃死人那种影响。
何为豕?豕为家下。
俗话有云,无豕不为家。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能被真正意义上算作安家落户的中原之人的家中,基本都有猪的存在。
人们生存离不开吃喝拉撒。
而所谓的豕在家下,不是养豕吃肉,而是解决家中那拉撒的重要环节。
人们对能吃的猪会叫猪,也会叫豚,但通常却不能称豕。
好吧,有点恶俗,豕(shi,三声)是放在茅房下面养的,而它们的主要食物,呵呵。。。
这种猪是不能吃的,气味、病菌、寄生虫充斥它们里里外外,而现代同样也有这么养出来的猪的存在。它们,多在非洲。
非洲人不吃猪。什么宗教信仰之类?别扯澹了,他们什么玩意不吃?你问他们自己信不信。真当人家傻啊?
东汉人是不吃豕的。一为破家,二嘛,人家不想找死。
至于现代的小机灵鬼们,阉猪去味?呵呵,人都会阉,你说人家不会阉猪。
与豕相比,豚则不同。
月豕为豚,字面为初生猪仔,也是用猪草糟粕喂养长大的猪。
猪吃的很多,想要正经饲豚,基本都需要抽出专门的人力照料它们。
这也导致百姓间饲豚的人并不多,一些条件较为完善的家庭则会养豕,偶尔弄些草料,其主要作用则是解决家中茅房中的囤积物。
牛不能随便杀,禽多期待产蛋,也就是所谓的鸡子。马匹,哪怕是骡马也非常精贵。
民间市面上贩卖的肉食除了野味之外,主要肉食依旧是猪羊。
而在这其中,屠户,就成为放货、把关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虽然外界多有对屠户的嫌弃,但在庶民当中,屠户依旧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
除了自家需要一定规模的饲豚之外,他们在肉食的贩卖上也要有着良好的信誉。
什么牲口能杀,什么不能杀,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这些都属于屠户需要负责的环节。
时至今日,因为现今儒家文化的影响,社会中上层人士多对杀猪屠狗之人抱有非议。
但其实,屠户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的。
有职责便有地位,此乃常理。
有地位,便要承担职责,这也是古人的常识认知。
嗯,那些畜生当朝的朝代不论。。。
而一些古人对职责的自觉与注重,对口碑的重视程度,现代人可能多少有些难以理解。
至于汉末这个时期,人们对屠户贬义远超往常,其根本原因,大概不乏那身居高位,屠户出身的国舅何进的因素吧。
也正是因为所谓信誉环节,刘沧不介意刘备说他养牲口干屠宰,但对豚与豕的区别却非常的重视。
这方面刘备倒也不是无知,只不过在他看来,家中独户的刘沧想要饲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早年刘沧先后养成十几头猪,那已经让他颇受村中老人们的夸赞,但依旧早早处理,以防偷盗与掉膘。
十四岁的半大小子,喜口腹,好勇武。正是好玩放浪的年纪。
整天打猪草,清猪粪,防偷盗,围着牲口转圈,以己度人,刘备可不相信刘沧还能坚持这种工作。
而这种工作,也相当磨人废人。
自家一族中,刘备还是相当欢喜刘沧的。
刘沧与其亲近是一个方面。最主要,天性使然,刘备,喜欢能打的。。。
体质八十,刘沧如今八十的体质在力量方面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成年男人,武艺虽然莽的一逼,但毕竟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说起来刘备平日对刘沧多有关注,好吧,现阶段还真说不上刘备心思深沉。
至于关注的根本原因?闲的!
是的,闲的。
现阶段来说,刘备除了织履卖鞋,也没什么可以琢磨的事情了。。。
“皓轩天生勇力,当勤习武艺,年华尚好,不可因琐事耽误。”眼见刘沧对饲畜屠宰颇不介意,刘备面色严肃,逐渐拿出兄长规劝的态度。
“。。。”刘沧沉默。
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天生勇力,他这一身力气,可是从小勤苦打熬出来的。
生活系的金手指太不给力,自身‘模板’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
被一个‘天生神圣’说什么天生勇力,却是让他觉得有些窝心。
“为兄虽不善战阵杀伐,但剑技尚可,皓轩若是有心,不若与为兄共习?”见刘沧没有反驳,刘备心中一喜,以为刘沧听进去了他的劝告,对刘沧邀请道。
“君子六艺?呵呵,我的大表哥啊,有空你还是多打熬下自己的身体吧。”微微愣神,刘沧侧脸翻了刘备一眼。
“早年我也没少邀你共食,却不见你打熬气力,你那剑技看两遍就会了,还不如我院中焦老头呢,我可没你那缠身业力。”刘沧似是调侃,刘备同样返其白眼。
到底还是青年时期,刘备如今暂时还没有后世的气势与深沉。
自家表弟除了力气远超常人之外,也不知是不是从小独居的原因,对于饮食方面当真相当注重。
自家条件有限,自己又不喜欢操持贱业,倒是刘沧早年便在家中饲豚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