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第 59 章(2 / 5)

也就把视线瞄过去了。

但如果谁家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她一准就会多看几眼,也会多问几句。

好几次她回来的时候,遇到她了。

像顾家这样,喜欢买东西,不管是她还是顾明华,亦或者是黄斌,一看到好的东西,特别是小孩子喜欢的,都会买一些。

前两天黄斌不还给孩子买了饼干,买了麦乳精?

这看在乔大妈等人的眼里,可不就是浪费钱,胡乱给孩子买东西。

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情,但是住在这个大杂院里,这些都是免不了的事情。

没有乔大妈就可能有安奶奶,亦或者别的什么人。

在这里住着,这样的事情都是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除非他们不在这里住,除非他们自己找个好点儿的房子。

但是谈何容易?

在县城里,寸土寸金的,房子那那么容易找。

能够找到这个房子,还是因为农业局那边出面,才能够租下来的。

否则,就算他们能够找到房子,但也不一定能够租下来的。

没听说乔大妈一直想要租用他们的这个房间,但是一直都租不下来。

否则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啊。

这房子的使用权,大家都争着呢。

不只乔大妈盯着,还有其他的人家,大院里有不少的人家,家里房子少,但人口多。很多人家都是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几十平方的房子里。甚至能有两个房间,四五十平方都是非常普遍的。

特别是孩子长大了,谁都不想大家一起挤在那样狭小憋屈的小房子里。

这也难怪每次乔大妈看到他们,就好像他们抢走了属于他们的房子一样。

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没遇着乔大妈,倒是遇到了张大爷。

张大爷是这一片的管理者,大家都叫他一大老爷,就当相于农村里的村长大队长这样的身份。

他喊住她:“宁同志你等等。”

宁芝停住,回头望他,张大爷道:“刚才邮差过来,说有你一封信,因为是挂号信,要你亲自签名,你开个介绍信,去邮局取一下吧。”

有她的挂号信?

宁芝愣了一下,也没有犹豫,直接找张大爷开了介绍信,去了邮局。

果然有她的挂号信,信是上海寄过来的。

宁芝手指忍不住收拢了起来,拿了信就回了家。

打开了信,信是她哥写的。信里说,上海现在形式越来越严重了,好多人都被打倒了。他这边倒还好,本来他的工作也要被停了,但从Z省省城这边来了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涉的,他的工作就保住了。不但保住了,还给他调了工作了。

宁芝捏了捏信纸,她知道省城过去的人是谁,肯定是大伯和大伯母他们。当时大伯母就跟她说过,上海那边有她以前的老同事在,或许能够帮到她哥。

她家成分不行,她哥虽然说一直都在针织厂里上班,但那是因为那厂原来是他们宁家的。当年他爸把厂子捐给了国家,就曾经给自己的儿女都要了工作指标的。

哪怕如此,当年她还是被送到了乡下,她哥的工作从技术岗位,变成了最苦的染布车间,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

而她的嫂子依然得不到工作,要不是她自愿下乡,把工作让给了大嫂,现在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是怎样的艰难。

还有她的小侄子,她下乡的时候刚刚满四岁,现在十年过去了,该有十四岁了,也是个半大小伙了。

也不知道是在上学,还是找到工作了。

又一想,只怕不大可能,工作指标的事,没那么容易。

十四岁的年龄,上初中了,如果侄子成绩好点,说不定能上高中了。

如果毕业了,没有找到工作,说不定就给送下乡当知青了。

如果送下乡了,也不知道会被送到哪里去。

宁芝又往下看,信里果然就说到了侄子了。

信里说,侄子上学比较晚,是九岁上的学,现在刚上五年线,学习成绩一般,没有她这么好。但是考上初中的问题是不大的。他们也是希望他能够一直读下去,至少把高中文凭考出来,但看到时候能不能托托关系,把他的工作给落实了。

信的最后又问他,那个Z省省城来的首长,真的是她夫家的亲戚?

果然哥嫂有点儿不相信这事,所以才写的这封信,主要问的就是这事。前面的,就是告诉她家里的情况。

为此,还故意多花了钱,用了挂号的信,就是怕这信被别人看到。

宁芝放下了信,坐在那里一阵发呆。

她离开家里到顺县,已经十年了。

她走的时候,也才十六七岁,那个时候刚刚高中毕业。家里的情况,非常的艰难。虽然厂里答应给了宁家两个工作岗位,但是当时她还小,家里只靠着哥哥一个人,日子怎么过?

最后是她自己决定,把工作让给了嫂子。

工作让出去了,她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工作了,没有工作就只能下乡,没有第二条路。

宁芝依然擦干了眼泪,选择了下乡。

那个时候想的比较简单,就是哥嫂为了她,已经够辛苦了。她总不能把让给嫂子的工作再要回来。

下乡是苦,但是她心甘情愿。但谁能够想到,下乡比她想象中更加的辛苦。

从来没有想到,在农村里,竟然也会发生像在城里的那样的霸凌事件。

要不是当时有顾明华帮着她,她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够挺过来。

而这也是她最幸运的,她遇到了顾明华,生下了宁宁这么可爱的女儿,她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这是她这一辈子求都不求不来。

如今看到哥哥写过来的信,感叹万千。

虽然哥哥什么也没有说,只说上海那边形势严峻了,但是她能够想象得出来,他们那边肯定是过得很艰难。

他们的成分,怎么可能会过得顺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