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便又要上门来求。
林姨娘心疼娘家父母,替他们收拾了不少次烂摊子,却可从未动过将女儿嫁过去的心思。
刘氏点了点头,即使林姨娘母女答应,她也是不会同意的。
“除此之外,便是要等一等,等到明年新科,再来榜下捉婿。”
这些道理,赵月莹自然是懂的。
林姨娘有些心急,下意识的看向自家女儿。
“莹儿,你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等一等?”
赵月莹抿了抿嘴角没说话。
她心底想起当初嫁的风风光光的四姐姐和表姐,她们都嫁入高门,可一朝变幻,四姐姐哭着回来。
表姐略好一些,但年初二回门的时候,脸色也有几分憔悴。
她私底下问了,表姐只说一切都说,但她膝下有两个继女,丈夫又是个撑不起来的,想来也很是艰难。
两相对比,倒不如五姐姐自在,虽说季家那边规矩大,却没有那么多糟心事。
很快,赵月莹便道:“女儿愿凭母亲做主。”
刘氏心底便有数了。
“你放心,等来年新科,定让你大哥哥亲自挑一个好的。”
刘氏满意的离开了。
林姨娘轻轻搂住女儿,叹息了一句:“怪我把你生做了庶女,如今谈婚论嫁也被人嫌弃。”
赵月莹反过来安慰道:“姨娘可别说这样的话。”
“其实母亲说的也对,从新科进士里挑一个,嫁过去就是官夫人。”
“对方家世差一些,那便多少都要仰仗伯府,既然如此,他家定是要对我好,不会来为难我,日子也过得舒坦。”
“真要让我嫁进那些高门大户,他们可不怕伯府的权势,指不定要怎么磋磨人呢。”
林姨娘一想也是,倒是好受了许多。
赵云安读了一天书回来,就发现亲娘身边多了两个丫鬟。
他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倒不是觉得这俩个颜色好,而是心底奇怪。
金氏瞧了却误会了,还以为儿子到了年少慕艾的时候,特意指着她们说:“这是新来椒兰院的,一个叫秋夕,一个叫霜华。”
“秋夕见过七少爷。”
“霜华见过七少爷。”
赵云安点了点头,等到吃饭的时候,又是这两个丫鬟在旁替他布菜。
等吃完了饭,母子俩说私房话的时候,赵云安才奇怪道:“娘,你身边不一直是翠玉姐姐伺候吗,怎么忽然多了两个。”
金氏是个念旧的人,当年的珍珠嫁出去,这些年逢年过节也还回来磕头。
翠玉嫁在了府内,如今替代白嬷嬷成了金氏身边的管家婆子,除此之外能进屋伺候的,都是院子里的老人了。
这些人赵云安都记熟了,所以突然出现两个生面孔,这还不是洒扫的小丫鬟,而是直接进屋了,他才觉得奇怪。
金氏听了就笑,暗道自己想多了,儿子这哪里是开窍,这压根没那一窍。
她也不忙着解释,只说:“年纪大了,我就爱屋子里头多几个鲜嫩的,看着心里头也高兴。”
赵云安接受了这个理由,还笑道:“娘,您还年轻,咱俩要一块儿走出去,别人怕都以为是姐弟。”
金氏被逗得直笑。
想了想,金氏还是点了一句:“你身边的柳心年纪也不小了,去年便定了亲,这两年便要出嫁,到时候你身边也总得有伺候的人。”
赵云安不太在意:“让二等丫鬟顶上来就是。”
反正他也不是小孩子了,不需要跟小时候似的,还得丫鬟跟前跟后的伺候着。
金氏见他还不明白,无奈的摇了摇头,没再多说。
她心底也有顾忌,毕竟这俩丫鬟还不知道性子好坏,再者儿子还小不着急,免得打扰了他专心读书。
一晃眼的功夫,前往云州参加秋闱的赵云昇回来了。
此次归来,赵云昇可谓是意气风发。
考院试的时候,赵云昇愣是磋磨了好几次才中,还被弟弟压在了下头。
可此次乡试,赵云昇运气很好,一击即中,虽然不是解元郎,但也足够他高兴的。
刘氏对庶子考中举人不置可否,只是象征性的赏了他身边人一个月的月钱。
此番又是惹得红姨娘不满,要知道当年赵云衢中举,刘氏大手一挥,整个永昌伯府的人都跟着高兴。
可如今府内没她说话的份儿,只会拉着赵云昇哭诉,又提起日子艰难的赵月珊,想让儿子帮着妹妹一些。
赵云昇满肚子的高兴,从她这边出来都变成了怨气。
汀兰苑的私房话暂且不提,隔了两日,计算着赵云昇也休息够了,赵云安眼巴巴的找过去。
“二哥,恭喜你中了举人。”
赵云昇这会儿如愿以偿,身上的刺都收了起来:“多谢七弟吉言了,我这次是运气好。”
赵云安说了几句吉祥话,这才问道:“二哥,不知道常安兄此次秋闱有没有考中?”
话音落下,赵云昇脸上便闪过一丝不悦。
他瞪了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弟弟,阴阳怪气道:“他?他好得很,高中解元。”
“竟然是解元。”赵云安心底也为常安高兴。
“常兄寒窗苦读多年,如今终于有了回报。”
赵云昇却不那么高兴,冷哼道:“你惦记他做什么,人家一朝中了解元,就瞧不上我们这些寻常举人了。”
“回京之前我好心好意邀他一块儿入京,他倒好,一点不领情,真是个一朝得势便猖狂的小人。”
赵云安挑了挑眉,心知赵云昇邀请人的时候,八成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常安自有几分骨气在,能答应才怪。
“二哥,背后不说人是非。”
赵云昇冷哼道:“他做得出,还不准我说了?他那点伎俩也就是能偏偏你小孩子。”
赵云安不免头疼,也不敢继续再问,估计从二哥口中也没什么好话。
不过常安既然考中了举人,那么今年底亦或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