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47章 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科举(2 / 4)

色,反倒是有些意兴阑珊。

赵云安看着他道:“三哥哥,你怎么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赵云平叹了口气,伸手要捏他的脸颊。

赵云安一把捂住。

赵云平放下手,耸了耸肩:“让她捏,却不让我捏,赵云安你好样的。”

“盼晴姐姐都轻轻的,哪像你每次都下死力气。”

“她还会轻?”

赵云平有些幽怨的靠在车厢里:“我不就是让她跟别人学学,嗓门别那么大,笑声别那么远,脾气别那么炸,她不听就算了,还要瞪我。”

赵云安翻了个白眼:“三哥哥,如果盼晴姐姐都学了别人,那她还是她吗?”

赵云平却理直气壮的说:“哪家的贵女不这样,大哥你说说看,大嫂是不是也温柔娴淑,从来不会跟你大小声,我难道有错?”

赵云衢咳嗽一声,示意三弟收敛点:“人跟人怎么能完全一样。”

不过他多少从弟弟的信中知道,对于未来的妻子,三弟希望是温温柔柔,说话轻声慢语,哪想到最后定了亲,却是截然不同的模样。

他方才瞧着,沈家姑娘爽朗大气,却也傲气,绝不是那种能温柔小依哄人的,反倒是要自家弟弟哄着一些,也不知道婚后两人相处会如何。

赵云衢多少能理解弟弟的无奈和不满,却又无从安慰,毕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如今已经定下,不可能再悔婚。

幸好赵云平也知道这一点,他只是抱怨,倒是没有其他想法。

“三哥哥,我觉得盼晴姐姐挺好的,笑起来让人觉得敞亮。”赵云安坚持道。

赵云平翻了个白眼,冷哼道:“毛都没长齐知道什么,过几年让二婶给你找个母老虎,你就知道厉害了。”

“咳咳!”赵云衢瞪了眼不成样的弟弟。

赵云平只得收了剩下的话。

赵云安可不管他,拉着大哥问:“大哥哥,此次回来,你不会再走了吧?”

赵云衢没给准确的回复,只说:“按父亲的意思,等太子之位定了,朝中也会安稳很多。”

正因为如此,赵骏才会同意儿子回来。

赵云安一下子高兴起来:“太好了,到时候我带侄儿玩。”

“再过两个月,你不得去云州参加院试,还是我来带小侄儿吧。”

赵云安不服气道:“那得再过两个月,再说我去考完就能回来。”

兄弟俩又一次开始斗嘴,赵云衢含笑看着,终于有一些回到家的感觉。

沈家不过是小插曲,永昌伯府的马车刚到城门口,快马回来送信的马贵,已经带着伯府的人来迎接。

等到了永昌伯府门口,除了还未放衙的永昌伯之外,连年事已高的赵老夫人,都在门口亲自等着。

“衢儿!”

终于见到外放六年的孩子,不提赵老夫人和刘氏,就是金氏也觉得欢喜异常。

亲人相见,少不得泪洒满襟,又是搂着第一次相见的赵瑾疼爱。

刘氏抱着大孙子,亲香的不行,根本不用旁人搭手。

最后还是卢氏出来,笑着说道:“祖母,母亲,二婶,不如咱们进屋再说,若是累着长辈,倒成了我们的不是了。”

三人这才反应过来。

赵老夫人笑道:“是我老糊涂了,衢儿刚回来,合该好好歇息,以后有的是时间说话。”

这才算进了屋。

赵云衢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六年未归,永昌伯府的变化也不小。

赵云昇已经在三年前成亲,娶的还是刘氏的侄女,刘家的小姐,两人生育了一个女儿,如今两岁,正被小刘氏抱在怀中。

弟弟妹妹也都长大了,赵月瑶赵月珊赵月莹亭亭玉立,都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之前家书中也曾提道此事。

伯府内也翻修过一些,景致略变,但赵云衢踏进门,依旧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其中变化最大的,自然就是赵云安,曾经糯米团子似的小家伙,如今已经有些少年郎模样,只是瞧着还有些孩子气。

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赵老夫人笑道:“行啦,快放衢儿和孙媳妇回去,让瑾儿也休息休息,等明日精神了再来说话。”

赵老夫人开口,自然没有人敢拦着。

刘氏亲自带着儿子儿媳过去,路上道:“早知道你们要回来,屋子早早的收拾出来了,被子褥子都是新的,这几日用太阳晒过,保证暖和。”

“多谢母亲。”赵云衢笑道。

刘氏高兴的不行:“亲母子之间道什么谢,倒是衢儿在外头吃了苦,人看着黑了,也瘦了。”

“穷乡僻壤的,也没有好医好药,回头让太医帮你把把脉,调理一番才是。”

要说这些年赵云衢出门在外,刘氏心底最担心的,便是儿子的身体,每次家书大多说的这些,对儿媳妇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她照顾好自家夫君。

赵云衢自然都一一应下。

刘氏念叨完了,才依依不舍的将孙儿递给儿媳妇。

想了想又说:“不如我来带着瑾儿,你们小夫妻的也好说说话,争取早些再生一个。”

卢氏眼神微变,却很快笑道:“瑾儿正是淘气的时候,哪里敢劳累母亲,再者也怕他认生睡不安稳,还是媳妇来吧。”

刘氏皱了皱眉,正要说话。

赵云衢却笑着说:“母亲,瑾儿瞧着困了,让卢氏先带他进去休息吧。”

刘氏看了他一眼,等媳妇带着孙儿进了屋,刘氏心底难免有些酸溜溜:“那是我亲孙子,难不成还怕我亏待他不成。”

“母亲……”赵云衢叹了口气,扶着她坐下,“儿子媳妇哪儿敢有这样的心思。”

“只是瑾儿都四岁了,再有一两年也该去前院,何必搬来搬去的麻烦。”

刘氏一想也是,又说:“可你膝下就一个儿子,也太冷清,我那儿倒是有两个模样好的,改日给你送来,想必卢氏也不会不同意。”

赵云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