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堂主因何而来?”
黄四喜冷冷道:“教主外出时特别叮嘱,让我加强巡查,防止宵小之辈祸乱内殿,怎么?你打算拦着我?”
“属下不敢!上官堂主尽管巡查!”
在场武士齐齐垂首,露出惶恐神色,他们虽然常年奉命保护东方不败内殿安危,却与东方不败没有任何情面可言。
他们日常只与杨莲亭接触,从未见过东方不败,就算黄四喜当场把他们杀了,东方不败回来后也未必会管。
他们自然不敢坚守教规。
黄四喜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来到‘成德殿’,一眼瞧见挂在墙上的真武剑。
他上前取下此剑,见剑鞘铜绿斑斓,以铜丝嵌着两个篆文‘真武’,心想这就是张三丰昔年佩剑吗?
其实张三丰晚年时剑术如神,已经轻易不再使剑,‘真武剑’只是张三丰中年时期所用的佩剑,曾经持剑扫荡群魔,不过他斩妖除魔多是依靠精深的武学修为。
‘真武剑’本身并不是特别出众的神兵利器,仅仅是比普通剑器更显锐利一些罢了,纵然贵为武当派的镇山之宝,却是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当黄四喜抽出剑身时,一股光华骤闪于他眼前。只见剑上浮现这样一行剑文:“名宿遗物:收录武当派《太极神功,遗物回归武当,即可观读继承。”
笑傲江湖之中,最有名气的遗物就是真武剑,黄四喜原本以为,真武剑会是破壁之物,结果全然不对。
剑上也仅仅收录一部《太极神功,并未指明传功者是武当张三丰,等将来观读以后,黄四喜是否可以继承张三丰的内力,暂时也不得而知。
不过等取走真武剑,只需送还武当派,就能一见分晓,这个名宿遗物任务,耗用不了多长时间。
他旋即插剑回鞘,迈步来到墙边一张展柜旁边,开柜一看,发现里边摆着三件古物。
其中两件都是书籍。
左边那本是武当派的武功秘籍《太极拳经,八十余年前魔教潜入武当山,盗走真武剑与张三丰手撰的《太极拳经原本。
黄四喜掀开经书瞧了瞧,发现纸色早已转黄,笔迹古老陈旧,应该就是张三丰的手书遗迹,不过这得让武当派弟子自己辨认,武当派内遗留有大量张三丰真迹,稍一对比,就能甄别出《太极拳经真假。
右边那本秘籍并非汉文所写,全卷都是梵文,这应该是佛门典籍《金刚经的梵文原经。
目前少林寺与其它寺院流传的《金刚经,全是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中文译本,梵文版在中原已经失传。
黄四喜手上这本梵文原经,属于稀世孤本,不过《金刚经并非武学秘籍,对武林人士没有用处,只有精研佛法的高僧才会对梵文原经情有独钟。
原著里任我行暴毙后,任盈盈继任日月神教教主,为了化解与正道间的矛盾,她把梵文《金刚经赠送给了少林方证大师,方证大师得经后一阵狂喜,对任盈盈感激无量。
当时任盈盈除了赠送经文,还有一串陈旧念珠。
展柜里的最后一件文物正是佛门念珠。
珠面如真武剑一样闪烁有珠文。
黄四喜拿起佛珠细看,发现内容与真武剑相差无几:“名宿遗物:收录少林派《金刚经,遗物回归少林,即可观读继承。”
黄四喜看罢,显得颇为迷惑。
他心想:“《金刚经并不是一部佛门武学,继承后对武学修为没有帮助,难道可以助我参悟什么禅机?可我又不打算剃度出家,领悟的禅机再深也没有什么作用呀。”
他一时揣摩不透其中蹊跷,就先把佛珠戴在腕上。
随后把两本秘籍塞进怀里,又把真武剑使用黑布包上,挂在腰间。
他这次是易容后潜入黑木崖,重剑被他留在客栈,让蓝凤凰看管,他只携带了‘上官云’的随身佩刀。
他把佩刀卸下,扔在展柜里,换上真武剑随身带走。
成德殿外的护卫武士并不敢对他搜身。
即使有几人瞧出他佩剑有异,也不敢阻拦过问,如今黑木崖局势大变,所有人都在寻求自保,自然不会有谁多事。
等东方不败回来后,发现‘真武剑’失窃,如果对在场武士兴师问罪,他们会把嫌疑推给‘上官云’,倘若东方不败不信他们说辞,仍旧要治他们的罪,那他们也只能认下来。
反正他们此刻绝不会阻拦黄四喜,因为一旦阻拦,他们现在就有性命之忧。
直至黄四喜离开后厅。
他趁着黑木崖下返回了几位信使,前来通告东方不败的消息,当即来到崖边,示意看守黑木崖的教众,使用绞索绞盘把他垂下崖底。
等黄四喜来到崖下,与信使碰面后得知,东方不败已经追上任我行等人,打了一场,杀了任我行几个属下,任我行自知不敌东方不败,于是逃之夭夭,正在朝南方亡命逃遁。
东方不败一时堵不住任我行,就派人返回黑木崖,通知所有在外的诸堂弟子,一旦完成各自任务,就立即前去和东方不败汇合。
黄四喜就问那信使:“教主现在什么地界?”
信使回道:“已经离开河北,渡过黄河去了中州洛阳,据说任我行那叛逆,是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