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第384章 “为了江弦!干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为了江弦!干杯!”(2 / 3)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不要她。

因为在这些作家看来,她是叛徒,她跑到西德去了。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把她放在芬兰、法国这些西欧国家成员组成的小组。

但她又不愿意去。

因为自从她跑到西德去,她就很不喜欢资本义体制,也不愿意归属西方。

这样就很尴尬,因为这个人没地方去了。

那边不要她,这边她又不要去。

最后在她最苦闷的时候,她喝醉了酒,跳进了爱荷华河里去。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所有的作家都感到不可思议,心情也都蒙上了一层尘埃,同时也更加珍视起这段来之不易的相遇。

作家们为她准备了一场小小的缅怀仪式。

江弦也参加了这次缅怀。

结束以后,在他和朱琳一同回家的路上,二人看到一群大学生簇拥在一起,像是在听什么东西。

于是凑过去看了一眼,是几个人在学生之中作讲演,而且还是中国人,只是说的内容让朱琳听得皱眉。

“这些人怎么胡说八道?”

“别跟他们生气,这种人在美国很多的。”江弦说。

这些人从大陆来美办刊物、拉班子、做讲演,将自己标榜为“民主”、“自由”卫士。

然后这些“民主”、“自由”卫士,说些颠倒黑白的话,这反而成了他们在美国立足的资本。

江弦习惯了这种事,朱琳却忿忿不平,回家以后始终是闷闷不乐,抱着小小陛下的时候,又忍不住晃了阵儿神。

“怎么了今天?”江弦察觉到她的异常。

“没事。”“你看你像没事儿的样子?”

“我就是有点不忿。”

朱琳说,“是,我们遭受了挫折,走了弯路,付出了代价,但是这些代价怎么能被那些人拿来当做自己的资本。”

“就因为这个啊。”江弦笑了笑。

“这个还不够让人生气么?”朱琳说。

她是正经长在红旗下的,眼里自然揉不得这些沙子。

江弦轻笑着卖个关子。

“你明天来听我们的讲演,听完或许会好受一些。”

“你们讲演什么?”

“你听了就知道了。”,江弦说。

“现在,睡觉。”

“嗯?”

朱琳一阵好奇,又察觉到一只不规矩的大手,嗔怒一声。

“呀,孩子还没睡呢.”

一夜无话。

翌日,下午三点。

中国作家报告会召开。

作为“写作计划”最重要的任务,报告会邀请了很多人来参加,有爱荷华大学的学生、留学生,有“写作计划”的工作人员,也有中国驻美大使派来的代表。

简单致辞以后,报告就开始,

先是年龄大的讲,像陈映真和茹志鹃他们,轮到七等生时,他讲到一个台省的鬼才批评家,李敖。

这个李敖无所不批评,谁也逃不出他的掌心,他什么人都骂,还骂三毛:“台省又那么多受苦人,她却跑到沙漠去大发怜悯。”

这就导致台省人都很讨厌他,很想干掉这个家伙,当局只好把他保护起来。

“为什么?”朱琳听得不解。

“因为不管他被谁干掉,都会被怀疑是当局干掉的。”江弦笑着解释说。

七等生讲完,便轮到江弦。

他带着几分松弛站上台去,很快吸引来所有人的注意。

对于“写作计划”的所有作家来说,江弦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位。

对他要讲的内容,所有人心中挂满期待。

“我先讲一个故事。”

江弦用英语说:

“斯大林的女儿在苏俄时期不同意她父亲的种种作为,于是与他划清界限,不姓父亲的姓了。”

“可是当她在印度逃入美国大使馆的时候,当使馆官员考虑收否收留她的时刻,她又只好端出自己久已不姓的父姓,抬出了斯大林的名字。”

各国作家的讲演基本都离不开本国,也离不开政治。

所有人都从这个故事之中嗅出,江弦的讲演也融入了这些因素。

只听江弦继续道:

“来美国以后,我见到很多大谈‘民主’、‘自由’的卫士。”

朱琳一下子想起昨天让她感到生气的事情。

江弦所说的,应该就是那些人。

“‘民主’、‘自由’,在我看来,在我们那儿不是不可以讨论的。”

“我也从不认为歌颂就是爱,批评就是背叛。”

“形而上学的危害,我们已经有了教训。”

“我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如今都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早日脱掉落后的帽子,希望摆脱封建的残余。”

“来到美国以后,我更是发现,就是许多美国的同胞,也跟着祖国的强弱而沉沉浮浮,而竭尽自己之所能。”

“我们急切,我们奋斗。”

“对某些挫折、失误,我们会懊恼、会埋怨,甚至会恨、会骂。”

“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国家同命运,共祸福。”

“风风火火,跌爬滚翻,哪怕是在沉重的名称下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