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340.第339章 小小陛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0.第339章 小小陛下(1 / 3)

第339章 小小陛下

翌日一早,江弦才刚吃过早饭,就有各大报刊记者上门拜访。

这其中就有他的老朋友,《中青报的记者潘英。

“江弦同志,恭喜恭喜!现在感觉怎么样?很开心吧?”

江弦想了想,最后微笑着说了四个字:

“天空晴朗。”

“来,坐下喝茶。”

他给潘英倒上一杯热茶,潘英看着他,满脸的欣慰之色。

她也是一路看着江弦成长过来的,从《京城文学招待所球场上那个年轻作家,到现在这个荣誉满身的年轻作家。

“真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潘记者,说啥呢?”

江弦可不乐意了。

“我虽然投稿的杂志比较多,您也不能说我是吕布啊。”

“哈哈哈。”

潘英笑了笑,“您真幽默,我是说您有吕布之勇,甭误会。”

闲谈几句,潘英就问起江弦获奖以后的反应。

江弦端起杯子,喝一口水,微笑道:

“那天我正在菜市场买菜,纠结着是买贵的西红柿还是便宜的茄子,就在这时,我在《人民文学的编辑王扶同志竟然找了过来,通知我获了奖。

我扭过头,豪气的对售货员同志说:‘最贵的西红柿,来两斤!’”

“哈哈。”潘英被江弦这个买西红柿的事儿逗乐了,“您和我见过的一些个文坛前辈还真不一样。”

“您是说我俗?”

“不是不是。”潘英摆了摆手。

“那就是说我张扬。”

“没,我真没这意思。”

“害,其实没什么。”

江弦坦言道:

“拿了奖,我就是非常高兴,这是对我的长篇小说的一种肯定,为什么不高兴?

当然了,我也要说,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奖,但奖的意义是认可。

作家在创作时精神是自由的,天马行空,但作家本人仍生活在尘世,如果得了奖而说我不在乎这个奖,那似乎是清高,实则是矫情。

我的态度是:能获奖,我高兴;获不了,不丧气;获了奖,我还要写作。

写作里有我的兴趣也有我的使命,我永远热爱文学、相信读者。”

潘英越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忍不住为江弦鼓起了掌。

“真好!您说的真好!”

这思想,这觉悟,要不怎么是人家得奖不是别人。

潘英又采访了一会,走了,因为又有电影厂的人找了过来。

来的也是江弦的老熟人,北影厂的文学编辑刘燕驰,正是陈大导演的娘。

“江副主任。”刘燕驰给江弦打一招呼,毕竟江弦担任《电影文学副主编,在北影厂文学部里算是副主任级别,正是刘燕驰的领导。

“坐、坐。”

刘燕驰和江弦不生分,坐下喝一杯茶,笑道:“都是自己厂的,我也不跟您藏着掖着了。”

她这回来的目的非常明确:翻拍《芙蓉镇!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芙蓉镇可是一直都没有被改编成电影,无缘登上大银幕。

而同为获奖作品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北影厂和八一厂抢着翻拍,上映以后收获的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

北影厂经历了上次和八一厂竞争的事情,这一回自然是要提前下手,以最快速度拿下《芙蓉镇的改编权。

而拿下这个改编权的事儿又没啥难度。

毕竟江弦和北影厂的关系摆在这儿。

《芙蓉镇不给我们北影厂,难道给外人去?

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促成,刘燕驰便信心满满的向文学部主动请了缨。

“您也知道,江主任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要将《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刘燕驰开口道。

“江怀延主任啊,嗯,他是很早之前就和我说《芙蓉镇的事情了。”

江弦也记得这桩往事,当时《芙蓉镇还是在《人民文学上分期刊发的,江怀延追着读完以后,就和他叨叨起了要改变《芙蓉镇的事儿。

“江怀延主任很欣赏我的小说,和我聊了很多,我当时呢,也很想把《芙蓉镇交给咱们自己厂里来拍,不过”

江弦说到这里顿了顿,“《芙蓉镇是我在79年发表的小说了,那已经是三年以前,更别提,马上过了12月就是83年了。

记得当时小说刚发表,我很想给厂里拍,江主任也说要改拍。

但是燕驰同志你看。

我这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了,厂里也没给我一个要开拍的消息。

我想,万一我这回又答应下来,再一等,三年之后又是三年,那我这小说,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拍的出来?”

江弦这话说的就很巧妙。

作为北影厂的人,要是《芙蓉镇不交给北影厂,确实容易被厂里说三道四,更何况江怀延还很早就和他提了这件事情。

但是让江弦这么一说。

你看,不是不给咱们厂拍。

实在是三年之后又三年。

等怕了!

总之,是你们北影厂先对不起我的,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