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338.第337章 两斤西红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8.第337章 两斤西红柿!(1 / 3)

第337章 两斤西红柿!

“什么好消息?”江弦疑惑道。

王濛砸吧一口葡萄酒,轻笑着说道:

“你也知道,茅公辞世的时候留了两个遗愿,其中一个就是设立长篇小说文学奖项。”

江弦大概想到了什么,不过没有说出口,顺着王濛的话说道:

“我听人说了,这是作协遵从他老人家的遗愿,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咱们国内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文学奖项。”

王濛点点头,抬眼望向他,“这次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作品范围,主要是1981年以前发表的超过13万字的小说作品,你的《芙蓉镇《许三观卖血记都符合评选条件,这两篇小说,《人民文学都给你申报了上去。”

“《芙蓉镇《许三观卖血记.”

对于自己这两篇小说获推,江弦并不觉得有多意外。

作为后世来人,他非常的清楚,茅奖的评奖一向是比较主旋律,比较青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而他的这两篇小说,刚好带有浓重的现实主义文学色彩。

并且质量也都相当的过关。

绝对具备着角逐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品质。

王濛这个时候忍不住笑起来,“说来,你也是给预选小组的同志们出了个大难题。”

茅奖的评选委员、主席团都是巴金、冰心那个岁数,年事已高,当然没什么精力来大量阅读,而且好多老前辈已经对最近几年的文学创作不太熟悉。

所以最终是由冯沐、韦君宜、孔罗荪等5人组成一个评奖预选小组,从审议读书班推荐的18部作品,也就是获得提名的18部作品当中,挑选出最终的6部备选篇目。

这里要说一下,茅奖的获奖篇目比较多,数目不固定,每届大概3—5篇。

因为这是第一届,作品比较多,所以获奖篇目的数目确定为6篇。

而这6篇里,也有排位之分,越在前面说明排位越高,不过出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说法,排位的事情往往不会有多少人提起。

毕竟茅奖是文学界的桂冠。

能够摘得,就代表作品已经跻身进了当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像是大名鼎鼎的苏童,其实拿的就是第五排位的茅盾文学奖,不过已经给他乐坏了。

刘震云拿的同样是个第五排位的茅奖,排最后的一个。

王濛说道:“你说说,别人都是带着一部作品评选,到你这儿,成了两部。

韦君宜老太太当时就发火了,直接定了个新规矩,以后再评选,只许推荐每位作家最杰出的那部作品。”

“这也不能怪我啊。”江弦欲哭无泪。

我这写得多也要挨批?

不过除了他,别人恐怕也没这困扰了。

茅奖一开始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后来改成了四年。

大部分的作家,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基本上都要费三四年的时间才够。

因为茅奖是不评选分卷作品的,必须作品完成并且完整之后才能评选。

所以除了江弦这样开了挂能不要钱似的高频率生产的,也没人有机会给评委们造成困扰了。

“王老师,那茅奖评选的结果宣布了么?”江弦问。

“结果估计就是这两天公布了。”王濛开口道,顺便带着一抹矜持说道:“毕竟我的作品也被提名了,很多事儿不方便打听,要避讳着点儿。”

“那我就等消息吧。”江弦压了压心底的期待。

他倒没敢幻想自己能在茅奖连拿两个奖项。

能拿到一次茅奖就够他兴奋了。

毕竟茅奖和之前的全国文学奖项意义都不同。

能拿一次茅奖,可以说是国内文学工作者一生的殊荣。

不知道多少作家和这个奖项无缘。

就像这会儿和江弦说话的王濛老师。

江弦忍不住心疼的看他一眼。

王老师从第一届就开始陪跑。

结果一直陪跑了三十多年。

一直陪跑到他八十多岁高龄,这才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茅奖。

“我继续关注着这个事儿,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王濛老师一脸期待,明显是自我感觉良好。

江弦赶紧恭维起他,“行,王老师,要是到时候拿奖,你可记得请我吃饭。”

“哈哈,没问题。”王濛笑了几声。

江弦又道:“王老师,你不是说有两件喜事儿么?还有一件呢?”

“什么喜事儿,说的跟要结婚似得,不过这倒也算是个喜事儿。”

王濛笑了笑,“你知道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女士么?”

“聂华苓?”

江弦很快想起这么一位,“前些年获得诺奖和平奖提名的那位?”

“没错。”

聂华苓是一名女作家,她出生在武汉,后来去了宝岛,最后去到美国定居。

光看经历,很多人可能觉得像是张爱玲。

不过和张爱玲饱受争议不一样,张爱玲饱受争议,聂华苓却配得上全世界的尊重。

她曾是唯一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中国女性。

有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三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