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230.第229章 全文刊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0.第229章 全文刊发(1 / 2)

第229章 全文刊发

根龙说:“我们卖完血以后要上馆子去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

阿方说:“猪肝是补血的,黄酒是活血的。”

许三观问:“你们说一次可以卖四百毫升的血,这四百毫升的血到底有多少?”

阿方从口袋里拿出碗来,“看到这碗了吗?”

“看到了。”

“一次可以卖两碗。”

“两碗?”许三观吸了一口气,“他们说吃进一碗饭,才只能长出几滴血来,这两碗血要吃多少碗饭啊?”

阿方和根龙听后嘿嘿地笑了起来,阿方说:“光吃饭没有用,要吃炒猪肝,要喝一点黄酒。”

王扶看了一大段文字,品味许久,很难相信这是江弦写出来的文字。

太“朴素”了,就像是个第一次写作的庄稼汉写的一样。

语句没有一丝一毫的技法,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完全流水账。

她这才理解江弦所说的转换写法是什么意思,忍不住心生顾虑。

“他这是对此前写作方式的完全颠覆啊。”

国内此前几乎没有作家这样写作,王扶有点担心江弦这是胡闹,糟践他的才华。

她放下了平时阅读时用来引导自己注意力的笔尖,因为根本用不上了,接着往后阅读——

整个故事脉络非常简单,许三观是个什么大道理都不懂的人,但他有自己的道理,遇到困境以后,他就用自己的道理,用让人哭笑不得的方法去解决困境。

他想娶许玉兰,就请许玉兰吃东西,吃完他一算:

“小笼包子两角四分,馄饨九分钱,话梅一角,果买了两次共计两角三分,西瓜半个有三斤四两了一角七分,总共是八角三分钱。

你什么时候嫁给我?”

许玉兰一听,惊叫起来,“伱凭什么要我嫁给你”

许三观理直气壮:“谁让你掉了我八角三分钱。”

就因为这八角三分钱,许玉兰嫁给了许三观,许三观是这样说服她爹的:

你只有许玉兰一个女儿,她要是嫁给了何小勇,你家就断后了,生出来的孩子得姓何,要是嫁给我,我本来就姓许,生下来的孩子都姓许,你们许家后面的香火也就接上了,我娶了许玉兰就和倒插门的女婿一样。

她爹一听,太有道理了,立马把许玉兰嫁给了许三观。

“这是个赖皮啊。”王扶忍俊不禁,她慢慢的看进去了这个故事。

江弦写的像是场生活喜剧,诙谐中带着无厘头,卖血并不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许三观的生活才是。

天灾、人祸、意外接二连三地砸向他,许三观就用他自己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苦中作乐,扛起这个家的温暖。

十八万字,王扶了7个小时读完。

这7个小时绝对是极复杂的7个小时,她一会儿想笑,一会儿想哭。

看到小说结尾,当她准备像其他小说一样,看完最后一行掩卷沉思的时候,江弦以这样一句话收尾:

“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咝。

王扶双眼放光。

小说通篇都写的酣畅淋漓、引人入胜,她一直在好奇,江弦会写怎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点睛之笔作为了结,这也是江弦此前写作的特点,是他一贯的长项。结果江弦写了这么一句这一句俗气又无伤大雅的俏皮话。

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真绝。”王扶忍不住感叹。

一般到了故事最后,作者都要升华上一句两句,以便让读者掩卷沉思,他江弦居然来了这么一下。

这份把控力,当代文坛青年作家之中,不做第二人想。

总而言之,这部《许三观卖血记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好小说。

王扶激动的握起笔,构思审稿意见。

此刻,她再也不会觉得这篇小说流水账一样浅白了。

这哪是流水账呢?只有读过以后,才能从这些文字中砸吧出那种独特的味道。

在金庸的小说里,最厉害的剑侠都是提着一根树枝,只用最简单的无名招式。

江弦这篇文章的写法也近乎于此,无招胜有招,返璞归真。

王扶刷刷写下一行文字:

[江弦不再做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聆听者,在叙述时,他已经取消了自己作者的身份。

他没有写小说,只是作为旁观者记述下这个故事。]

凭这篇《许三观卖血记的质量,王扶相信,《人民文学给它一次性刊发的特殊待遇绝对不是问题。

她也意识到这篇小说一次性全文刊发的重要性,连载会破坏这篇小说的完整,会降低读者对其艺术性的评估,浪费阅读的积极。

“道怡同志、道怡同志。”

王扶抱着这一沓稿子去到崔道怡的桌前,他抬起头看向她,又看看王扶拍在他桌上的稿子。

“这是江弦同志的那篇小说?”

王扶点点头,“我已经看完了。”

“如何?”

“极好。”

王扶顿了顿,又补充道:“江弦颠覆了他此前的全部写法,这部小说一旦发行,必然会成为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