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
“不过,想发表的话有一定风险。”王濛紧接着补充,“是否发表,需要李清泉同志来定夺,当然,我个人是倾向于发表的。”
稿子的调性比较灰暗?
众编辑自然明白王濛的意思,这篇小说是一部需要经由领导班子讨论的作品。
《京城文艺的工作四平八稳,每一部有风险的作品,都会在编辑部里先行讨论,每个人都要给出意见,最后由主要负责人李清泉拍板。
“这是江弦写的稿子吧?”有人问。
“是他。”
“江作家的创作热情也太高了,这个月《荔枝才在《收获上刚刚发表,这就又写了一篇。”
“王濛同志,和他以前的作品比,调性怎么样?”
王濛直截了当的回答:“比他此前的任何一部作品调性都灰暗。”
其他编辑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也对这篇稿子感到更加的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能让王濛给出这样的一句评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