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聊了聊,天天无所事事,每天到衙门也就是点个卯然后一本书,一壶茶,一整天,
我还是宁愿回来做些实打实的事。”
董秀才大赞,给他敬了杯茶。
去了趟长安,
李逸还是那个李逸,
但在乡里,却身份大涨,
大家见面不再称他李逸、无逸,或是李村长,而是喊他李正字。
哪怕他都没正经上任,可大家仍然以正字这个官职称呼他。虽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李逸为何会辞掉这官,可大家都在传说李逸辞官,皇帝不仅不恼,还特意赐人参鹿葺阿胶等御药,又赏赐了他钱绢和宫女。
没几天,越传越离谱,已经有人传皇帝赏赐了李逸黄金百两,美人两个。甚至有人说那两个宫人,一个是杨广的嫔妃,一个是杨广的公主。
还有人传李逸之所以辞官,是因为太子和秦王都非常欣赏李逸,李逸夹在中间太为难,所以只好称疾请辞。
不管怎么说,
这漫天谣言里,李逸在乡里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毕竟能够让名达天听的村长也就这么一个。
他辞官回家,仍是庶民身份,但在乡里却已经隐隐的跟那些土豪大户们平起平坐,甚至名头还在他们之上了。
这名气大了带来的最实际的好处也有,还不少。先是主动来买腐竹、豆泡这些的豪强地主大户商人们多了,再就是无极小学又得到了不少的捐赠。
就连万年县令,都特下了一道贴给乡里,嘉奖了李逸办学这事,还让乡里给李逸特批了两块地。
一块是学堂用地,就在罗家桥北不远,批了六亩地。另一块地是田地,塬上三十亩麦地,滈河畔三十亩稻田。
六十亩良田,
虽然这是挂在学校名下,
但这无极小学是李逸在管,这田实际也是由他掌握的。
李逸估计那位万年县令对他这么好,更可能是因孙伏伽的关系,孙伏伽原先是万年县令的手下法曹,结果现在一飞冲天成了治书侍御史,那可是御史台的老二,跟万年县令虽同是五品,可要说实权,还真不好说。
哪个当官的,也不敢惹御史啊。
转眼间,
距离罗三罗五他们受召去做役,已经二十天了。
若是往年,今年役期就已经做满了。
可是现在没半点动静,看来真要超期服役做满五十天才能回家了。
不过兰香姐弟三个,除了兰香丫头还经常惦记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石头狗剩兄弟俩那是都把爹忘到爪哇国去了,爹不在家的这段日子,他们过的可是太惬意了。
每天在李逸无极院,有吃有喝,不仅顿顿吃饱饭,经常还有荤腥,每天放牛喂马读书玩耍,日子别提多爽。
现在两兄弟不仅肚里蛔虫打掉了,头上虱子身上跳蚤没了,还已经长了一些肉,脸色也红润了一些。
“上梁大吉!”
工匠师傅高喊,
李逸这个主人跟着高呼,
然后大工小工,做工的村民,甚至是学堂的学生,村里的小娃娃,全都跟着高呼。
李逸攀着脚手架来到西院正房山墙上,
底下全是围观的村民、孩童们。
李逸笑着从篮子里抓起一大把的喜果往下撒,红枣干、瓜子、莲子、粽子、核桃、蒸饼等顿时如雨下,
大人小孩欢呼着争抢起来,
上次上梁没搞这个撒喜果,这次李逸有条件了也就搞的热闹些,提前准备了不少的干果,以及白面蒸饼黄米糕等。
盖房、娶妻、生娃,这是百姓的人生大事,要的就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撒了几把干果糕点后,
李逸又从肩上背着的布袋里抓出一大把铜钱,
“上梁大吉喽!”
这是特意换的开皇五铢铜钱,金灿灿的,
漫天钱雨,
下面的村民和娃娃们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抢的更激烈了,连老婶子小媳妇也是使足了劲。
撒的都是好东西啊,
再说了,谁不想沾沾李正字的喜气呢,
李逸撒了六篮子的干果糕点,撒了八篮子铜钱,
六六大顺发发发。
李逸从上面下来,众人都向他道贺,今天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比上次可热闹太多了。
郭二郎满面红光,“李正字刚才在上面撒币的样子,可真是潇洒极了。”
李逸笑容凝固在脸上,
撒币?
那叫撒钱散喜,什么撒币,我怎么可能撒币,你会不会说话。
“多谢郭二郎来捧场,下次二郎办喜事大撒币,肯定比我潇洒。”
郭二郎这次的贺礼比上次厚多了,一对大鹅,一百个蒸饼,还有一匹布。
娃娃们还猫着腰在地上寻找着遗落的铜钱、干果,这边李逸已经拉着郭二郎的手,招呼宾客朋友,请工匠师傅们开席了。
“开席嘞!”
天下未定,也没条件搞什么八大碗九大碗。
今天准备了几石小米,作坊里平时做腐竹的大锅,全架上大甑蒸上了饭。罗二昨天去买回来两头百多斤的猪,天不亮就跟几个村民一起宰杀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