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言咖啡馆外面的遮阳伞下,最近一直能看到蔡德章的身影。
自从林家出事以来,医馆那边不再需要他了。简陋的半边医馆,能容下的伙计很少。蔡德章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那个角落,手里拿着一本书,偶尔抬头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咖啡厅的老板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总是热情地招呼每一位顾客,但对蔡德章似乎有着特别的关照。他经常为蔡德章送上一盘免费的糕点,两人有时会聊上几句。
蔡德章曾经是林成则的得力助手。医馆被迫关闭后,蔡德章也因此失去了他的工作。
他每天坐在西言咖啡厅的遮阳伞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在等待林家的复兴,或许是在等待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咖啡厅的常客们对蔡德章并不陌生,他们知道他的故事,也理解他的心情。有时,他们会主动和他搭话,试图让他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蔡德章总是微笑着回应。
林家出事以后,他的老板林成则更是不见踪影。
蔡德章的父母居住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经营着一片桑树园,辛勤地培育着桑树,以生产高质量的桑叶来喂养蚕宝宝。
蔡德章的父母通过养蚕和制作蚕丝制品,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的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小富小贵,生活过得相当舒适。
他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蔡德章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因此,他们不惜花费积蓄,将蔡德章送往国外深造。
转眼间,他已经回国快一年了。
蔡德章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他并不想被家族生意所束缚,而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强迫他,反而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尊重蔡德章的选择,不会把他绑在家里的生意上。
齐家的二儿子,齐秋豪,刚刚结束了他在美国的学业,回国不久。
齐秋豪回国后,姐姐齐秋雨带着齐秋豪在西林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希望他能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节奏。
在齐秋雨的带领下,齐秋豪体验了西林市的繁华与宁静,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与亲切。
齐秋豪对这家“西言咖啡馆情有独钟。原因是这家咖啡馆位于西林市一个安静的街区,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内部装饰则充满了文艺气息。
每当齐秋豪踏入这家咖啡馆,他总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宁静。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他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品尝着店家精心调制的拿铁,一边翻阅着从国外带回的书籍。窗外的行人匆匆,而他却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
齐秋豪和往常一样,先到咖啡馆坐坐,再开始一天的生活。
他从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一个穿西服套装的人坐在咖啡馆的一把遮阳伞下。一般来说,到咖啡馆的大多是洋人或者使馆、公馆的人。本地老百姓根本不喝这东西,难以下咽。
齐秋豪走到咖啡馆门口才看清这个穿西服的人。
“德章,真的是你啊?”听见有人这么叫自己,蔡德章猛的转过头。
“秋豪,你毕业了?什么时候回来的?”蔡德章也惊讶得很。
两个人立刻坐到了一起。
原来他们俩是校友,这背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缘分。
当时国内招了一批医学管理的学生,蔡德章是第一批,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了这个新兴专业的先行者。
而齐秋豪比他晚一届,算是他的师弟。虽然入学时间不同,但两人在学术道路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在学校的时候,他们俩不仅是同专业的学长和学弟,还共同参与了一个社团的活动。这个社团是专门为医学管理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蔡德章作为社团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参与社团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而齐秋豪则在加入社团后,迅速展现出了他在组织和策划方面的才能。
在共同的学习和社团活动中,蔡德章和齐秋豪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也一起喝酒聊天。
蔡德章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了齐秋豪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而齐秋豪的创新思维和勤奋努力,也给蔡德章带来了不少启发。
真的是太巧了,毕业后的两个人居然在西林市碰到了。
“师哥,你不是比我早回国一年嘛,现在在做什么呢?”秋豪喝了口咖啡问道。
“你师哥我啊,现在是个无业游民了,要不咱们商量商量一起搞点事儿做…”蔡德章开玩笑的说。
但是,这句话在齐秋豪这里,他却当真了。他们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也是最杰出的一批,去美国学习医学管理的人。齐秋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回国之前,他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他在美国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去。
回国后,齐秋豪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观察西林市的情况,他告诉蔡德章之前甚至还去了林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