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设伏于衙
九月月半,当急促的脚步声在大明宫内响起。
刚刚服食长年药而稍微舒服些的李忱便听到了敲门声,为此不免皱眉:“何事?”
“陛下,凉州别驾王端章急报!”
马公儒的声音在外响起,李忱闻言起身道:“进来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马公儒呈着一份奏表走入偏殿,随后将奏表呈上。
李忱穿着中衣,还未解下幞头。
他轻描淡写的将奏表拿过,却在片刻后皱眉道:
“此事不是让群相们解决了吗?怎么拖到了现在?”
“传召令狐綯、萧邺、夏侯孜三人入宫!”
“是!”马公儒应下,随后派人传召三人。
李忱拿着奏表等了一个时辰,困意连连,却又始终不能入睡,惹得他心头恼火。
待令狐綯三人赶来,他这才将奏表丢到三人面前:
“此事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吗?为何会闹出如此动静?”
令狐綯三人被紧急召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眼看皇帝语气不对,令狐綯躬身捡起奏表,翻阅后皱眉作揖道:
“陛下,此前府库空虚,故此臣等决意在秋粮入库后再起运钱粮。”
“凉州赤水军的犒赏,已经于半个月前起运,最迟在十月初十就能运抵凉州。”
“这索勋夸大其词,无非就是为了人口与甲胄军械。”
“臣以为,所谓天平军老卒煽动赤水军作乱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即便天平牙兵十分跋扈,可令狐綯等人宁愿相信天平牙兵,也不愿意相信索勋这种反复之人。
李忱听后揉了揉眉心,脑中不免想到了张议潮。
思绪片刻后,他这才开口道:“发京畿道囚犯至凉州充军。”
京畿道人口三百万,加之数年未解囚,少说也有千余囚犯。
这千余囚犯若是充军,也是不俗战力,关键看索勋如何驱使。
李忱想看看,索勋到底会如何对待这批囚犯。
若是留下充军,那张议潮带给自己的困惑就能解开。
若是送给张淮深,那索勋必然就是张议潮的棋子。
想到这里,李忱精神放松,摆手道:
“凉州之事,务必上心,切不可重蹈覆辙。”
他所说的重蹈覆辙,自然就是泾原兵变一类的事情了。
毕竟赤水军有五千人,倘若他们真的杀回郓州,那肯定要在关内道作乱。
关内道的情况,众人皆知。
尽管京西北八镇各自扬言彪悍,但从当初围剿党项不利就能看出,京西北八镇虽然不至于武备松弛,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万一真的被赤水军打败,那朝廷的脸面就真的被藩镇踩在脚下了。
这般想着,三相也连忙作揖行礼,随后带着奏表退出偏殿。
是夜,南衙北司合议后,决定依照旨意发京畿道一千二百四十六名囚犯充军凉州。
张淮铨被授右神武军都将,率二百右神武军,押送囚犯与相应甲胄、军械前往凉州。
王宗会作为监军接到了这个监督的苦差事,但事情若是办好,他兴许也能进入神策军中担任要职。
“朝廷为何会选我前往凉州?”
司徒府上,年过三旬的张淮铨在接旨过后,心里始终惴惴不安。
待天使离去,他便着急看向了自家阿耶张议潮。
张议潮还在沉思,旁边的张淮鼎便道:“如此得了个官职,大兄难道不开心?”
“只怕是烫手山芋。”张淮铨有些不安。
相比较眼高手低的张淮鼎,他这个大兄性格上始终有些平庸怕事。
张议潮也知道张淮铨性格,因此在事情想通后,他便开口道:
“之所以选择你,恐怕是想看看我们与这索勋到底是什么关系。”
“什么什么关系?”张淮鼎不解道:
“若是有机会,某恨不得把索勋碎尸万段!”
在张淮鼎看来,他们之所以从河西来到长安,都是因为索勋背叛河西归义军。
尽管初到长安时,张淮鼎被长安的繁华遮蔽了双眼。
可随着在长安居住时间越来越长,他心里就越来越不是滋味。
河西虽然没有长安繁华,但他张淮鼎在河西时,谁人见了不称呼一声“小张使君”?
即便他没有刺史官职,但河西军民也都因为他阿耶而敬重他。
倒是来了这长安,旁人根本不知晓他是谁,也顶多称呼他“张郎君”。
加之长安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精贵,就他那点散阶的俸禄,根本过不上什么好日子。
想到这里,张淮鼎就恨不得把索勋的脑袋砍下来。
“此事你无需担忧,即便你受了难,也不会有人为难你的。”
张议潮安抚着张淮铨,这点张淮铨倒是相信。
虽说索勋与张氏为敌,但看在张议潮的面子上,他倒也不可能为难自己。
“倘若出了事情,大不了往南边跑!”
张淮鼎倒也精明,知道刘继隆势大而尊敬其父,故此提了个好建议。
张淮铨闻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