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43章 福祸相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福祸相依(2 / 4)

崔慎由没有:

“陛下未建储宫,四海属望。”

“若举此礼,虽郊祀亦可,况于御楼?”

崔慎由这话说出,本是为了拍李忱马屁,但他不知道李忱此时身体已经初见端倪,服用长年药的次数也每日剧增。

因此崔慎由这话说出后,李忱下意识便怀疑上了崔慎由。

他认为有人泄露了自己的情况给崔慎由,而崔慎由这话也是在隐晦催促他早点立储。

想到这里,李忱沉默下来,片刻后才道:“崔相言之有理,此事暂且作罢吧。”

话音落下,他起身便往偏殿走去。

崔慎由却并不知道皇帝心理活动,还以为自己谏言得到了认可,故此高兴作揖唱声:“上千万岁寿……”

这话一出,更是令李忱心里烦躁,只当崔慎由是在暗讽自己身体不行。

他加快了离去的脚步,而令狐綯及崔慎由等人见状也退出了紫宸殿。

在他们走后,王宗实走入了偏殿之中。

李忱目光瞧见他,当即沉声询问:“近来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王宗实闻言愣了愣,回忆片刻后才道:“若说事情,恐怕就是张司徒整顿右神武军,裁汰了不少富贵子弟。”

“近来弹劾他的奏章不少,但都被内枢密使压下了。”

李忱闻言也不追问,只是颔首不语,低头处理起了朝政。

不过在他处理的同时,他咳嗽的频率却很高,每次咳嗽,他都会隐晦看向王宗实,但王宗实老神在在,没有半点不对。

在他担心自己身体之余,同在陇右的刘继隆却感觉精神充沛,只因最近喜事不少。

“都不要挤,好好排队,不管排多久都有肉粥,谁敢插队,检举者前进,插队者重新排队!”

“不够再来……”

“不要挤!”

同样是二月中旬,剑南道与山南道的饥民涌入更多,从元日到如今,已经涌入三千多人,大多都是妇孺与青壮,难见老弱。

不过这也不奇怪,对于老弱而言,草皮树根根本无法消化,他们还没走到陇右境内,便大半饿死了。

反倒是妇孺有青壮庇护,只要走入陇右地界,吃上一顿粟米粥,那基本就能活到安置地。

狄道并不接纳饥民,但这里是饥民北上的中转站。

这批饥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到了鄯州、兰州。

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开垦二州土地,也是为了方便日后向凉州移民。

“南边涌入陇右的饥民还有很多没来得及统计,不过以如今的情况来看,至少到秋收之前,饥民都会不断涌入陇右。”

“朝廷不愿让我们以口马贸易获得人口,却不想现在根本不用进行口马贸易。”

“节帅果然乃天眷!”

高进达几人与刘继隆站在狄道西门楼前,刘继隆在俯视城外的饥民,高进达则是感叹陇右的运气。

不过不等刘继隆回应,旁边的李商隐便开口道:

“如今朝廷吏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数万里疆域唯有陇右丰衣足食,百姓自然踊跃来投,此乃民心。”

“义山说的是。”刘继隆附和了李商隐的话,他并不相信什么天眷的言论。大唐传国二百四十年,吏治腐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即便吏治不腐败,可朝廷为了维持那庞大军费,自然是不得不加税的。

这样的环境下,百姓如果还不自谋生路,那就只能等着被盘剥而死了。

“听闻淮南的饥民甚众,已然难以统计。”

崔恕也趁机开口,同时不免惋惜道:“若是能把这些饥民都带来陇右就好了。”

“别想了。”高进达苦笑打断道:“朝廷即便是看着他们饿死,也不会把饥民交给我们的。”

闻言,李商隐也颔首道:“若是我们邻近淮南,估计淮南道的官员会放任百姓涌入境内。”

“只可惜,我们与淮南中间隔着山南东西两道,不提白敏中,单说卢钧也不会同意数十万饥民途径山南西道的。”

卢钧虽然有些摆烂,但摆烂不是犯蠢。

哪怕刘继隆送钱,他也不可能让淮南的饥民涌入境内,毕竟没人能保证饥民在饥饿状态下还能理智。

到时候几十万饥民沿途劫掠,那他可就真成罪人了。

对此,刘继隆也心知肚明,他对众人安抚道:

“不用想这些不着调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安抚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的饥民。”

“吃下两道北逃的饥民,我们的实力便能上升许多。”

刘继隆这话赢得众人认可,毕竟两道饥民十数万,哪怕只逃入陇右一成,都足够陇右吃个饱了。

“节帅!”

远处,张昶骑马冲上马道,随后朝着这边冲来,在抵达众人面前及时下马,十分高兴。

“怎么了,这么高兴?”

刘继隆看向张昶,张昶则是把马缰交给旁边的兵卒后,急忙作揖道:

“节帅,洮州传来消息,尚婢婢利诱逻些城的那些贵族,让他们调离了悉麻和他的部属,并擢授尚摩鄢为多弥卫府乞利本。”

“尚摩鄢率两千余精骑、甲兵南下接管多弥卫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