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42章 谋求西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2章 谋求西进(1 / 4)

第242章 谋求西进

“噼里啪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在少量鞭炮与大量的爆竹声中,大唐迈入了大中十二年。

对于天下人而言,不管是大中十年还是大中十一年,各地州似乎都不太平,不是洪涝就是干旱。

当然,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处理,只是碍于各地军费度支太大,无法挪用赈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若是某处容易安生,其传播速度便会极快。

遭了灾的百姓,也会自发传播迁徙,总比留在当地等死要好。

“听闻陇右招抚饥民,发农具耕牛和粮食,开荒三年免税,仅收商税与田税,不收杂项。”

“真的?”

“真的,不过陇右的商税和田税有点高,开荒期过后要交两成粮食作赋税。”

“两成还多啊!没有杂税就行!”

“陇右不会逼我们借钱还债吧?”

“没听说过,但陇右不好去,听说各地设关,不让去陇右。”

“那怎么办……”

“唉……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逃入陇右就能看到许多粥棚,沿着粥棚走,就能得到安置。”

“有粥?!”

“娘贼的,再继续待着就要被饿死了,我宁愿在路上饿死,也不愿意在这里饿死!”

自正月元日开始,蜀中多有流言,大多是描述陇右富庶,官吏宽善。

若是放在平日,这些流言还没有什么,只是随着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处赈灾力度渐渐减小,饥民难忍之下,只能啃食树皮野草,想办法向陇右逃去。

西川百姓大多逃往松州,东川与山南西道百姓则是逃往成州、武州。

流言沿着长江向下,江南西道、淮南道沿江各州县饥民也常常听到这些流言。

少量饥民沿着江河往陇右走去,但更多的则是走官道。

各州县官员担心饥民动乱,纷纷推诿,驱赶饥民离开本州县,而各道节度使也是相互推诿。

正因如此,许多饥民被驱赶过来过去,最后干脆加入了山上的盗寇。

盗寇没有吃的,便只能劫掠州县四周乡村,淮南的治安因此动乱,身为节度使的崔铉也忙的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下,身处陇右的刘继隆,反倒是迎来了自己的长春季节。

“元宵还没过去,成武松三州便有近千饥民逃入境内,还得是节帅这法子好用啊。”

正堂内,高进达笑着对桌上文册记录,崔恕、李商隐、张昶等人也各自在正堂一角理政。

刘继隆坐在主位编写书籍,众人看了看,发现都是简体字后,便不再继续往下看了。

小半个时辰过去,曹茂从堂外走来,隔着老远便作揖叫嚷:“节帅,某回来了!”

“是曹参军回来了啊。”

“曹参军元宵欢乐啊……”

高进达与崔恕对曹茂打招呼,李商隐也隔着老远作揖,只有刘继隆和张昶低头做事。

待曹茂走入堂内,刘继隆这才放下笔,抬头看向他道:“如何?”

“十三个州都巡查结束,涉事官员二十七位,直白四百五十二人!”

“除了大雪封山前送往甘州的那一百多名官吏和四百多家眷,眼下还有三百一十六名官吏及一千三百多名家眷。”

“节帅,这群人都要等着大斗拔谷道解封后送往甘州吗?”

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听后平静道:“尽数送往河西,另外这批人用来换取香料和军马,每人值钱二十贯。”

“如果没有钱,就定下香料、炒茶、马匹、黄牛等商品的价格,先卖给我们,再交易这批人。”

西域传入的香料有许多,例如郁金香、龙脑香、沉香、异香名宝、黑沉香等……

这些香料在产地不贵,传入西域后也不能算名贵,但通过河西流入中原后便价格倍增。

陇右本身产麝香,每两值钱数百乃至数千,具体看卖往哪里。

对于香料,刘继隆向来是贩往长安的,每年仅此一项,便能收获数千贯钱财。

之所以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陇右的麝香产出不多。

正因如此,半个月前张淮深来信后,刘继隆便回信同意了与河西的贸易事宜。

陇右完全可以靠少量的人口贸易和粮食贸易,从河西获取大量香料,然后将香料卖往长安,从各道买入各种绢帛、织锦、瓷器和漆器。

张淮深手中有一百多担香料,每担重百斤,虽然价格不一,但运往长安贩卖,起码能价值十几万贯。

这十几万贯拿去买瓷器、漆器和织锦、绢帛后,完全可以翻一倍卖给张淮深。

张淮深没钱也没事,用马匹来交换就行。

反正等他倒手卖往西域,他起码能赚三成,将两人的生意越滚越大。

“节帅!”

刘继隆正在思考的时候,曹茂已经作揖退下,陈瑛则是急匆匆走了进来。

“听闻您要暂停与关内道的贸易?”

陈瑛着急走入正堂作揖询问,刘继隆见状也颔首解释道:

“也不是暂停,只是需要挑选贸易品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