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30章 乱象徒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章 乱象徒生(2 / 4)

。”

“朝廷若是想要围剿陇右,先不提良将,单说兵将就不该少于十万。”

“以下官在东川的了解来看,征调十万兵马围剿陇右,每月所耗不下三十万贯,每岁接近四百万贯。”

“以节帅对陇右的经营来看,即便朝廷征调十万兵马进逼,短期内也难以拿下陇右。”

“只要日子拖长,淮南等地必然动乱,届时流民四起,哪怕拿下陇右,局面也不好控制……”

说到这里,李商隐又觉得自己把刘继隆说的太差,又找补道:

“更何况即便拿下陇右,也未必能拿下节帅,节帅大可率兵撤往吐谷浑,占据吐谷浑自立。”

“吐谷浑我是不会去的。”刘继隆将其打断,随后说道:

“当今的这位至尊倒是想要对我动兵,但他决断不足,担心短期拿不下我,故此以安抚为主。”

“即便后续有新君即位,也需要考虑清楚国库情况,才敢对我下手。”

“不过陇右的位置确实重要,朝廷始终要对我下手,到最后就是看谁的战略定力更足罢了。”

陇右的位置太重要了,唐廷不可能放任不管。

陇右愈强大,关中愈不稳。

正因如此,唐初开国时,李世民才会在入主关中后,先对薛举动手。

现在的刘继隆相当于小号薛举,唐廷对他需要格外小心。

不过不管怎么样,唐廷始终还是会对他动手的,而他也一直准备着。

如今陇右许多城池关隘都是夯土包砖,即便唐廷从索勋那里获取了配重投石机的技术,短期也拿不下他。

只要唐廷短期拿不下他,他就有资本和唐廷和议。

当然,他更希望自己能挫败唐廷攻势,趁机夺取秦、凤诸州。

但战争爆发前,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做到这一步。

“若是节帅与朝廷开战,那必然要谋求向外扩张,而节帅在陇右的制度,恐怕便不适用对外了。”

李商隐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刘继隆听后也颔首表示认可。

“这套制度,确实不适用其它地方,但那是以后的事情。”

“兵法讲究因地制宜,理政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点上,义山大可放心,我并非迂腐之人。”

刘继隆做出了保证,李商隐听后也松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刘继隆自持天赋,故而听不进去任何建议。

现在看来,他还是看低刘继隆了。

刘继隆的气量,远比如今那位至尊高,高出好几个高度。

“既然如此,那下官也就没有什么能说的了。”

“下官告退……”

李商隐起身作揖便要离去,刘继隆抬手拦住道:“义山可去找高长史,把俸禄先领取了再回家休息几日。”

“谢节帅挂念,不过下官如今并不疲惫,恨不得现在便前往州衙理政。”李商隐笑着婉拒休假,随后朝刘继隆作揖,缓缓退出了衙门。

在他离去后,刘继隆也走出正堂,看了一眼阴沉的天色。

不多时,他重新整理了心情,朝着临州的大学走去。

依旧是朱红色的大门,只不过内里多出了五个班,多出了一百七十多名学子。

相较于那两万多学子,这座大学内的学子,才是刘继隆用心培养的学子。

思绪间,他抱着书走了进去,而与此同时,秦州上邽县的高骈也结束了秦州的常议。

秦陇二州,人口二十余万,以二州之力,便可敌刘继隆治下陇右。

当然,这只是纸面数据,真的打起来,高骈心里还是没有把握的。

正因如此,他在任的这四年,除了练兵以外,便是高筑城墙,将武山、伏羌、上邽等直面陇右各州的城池加固墙砖。

不仅如此,他还从索勋那里得到了配重投石机的图纸和技术。

他和刘继隆一样清楚,朝廷始终会对陇右下手的。

只是可惜,他等了四年都没能等到朝廷的旨意,而刘继隆却日渐强大了起来。

前些日子,他亲眼看着朝廷又送了十几万匹绢帛去安抚刘继隆,这让他渐渐看不到希望。

他如今即将迈入三十六岁,若是朝廷迟迟不对刘继隆动兵,那他只能在秦陇二州刺史的位置上待着,无功可升。

想到这里,他不由长吁道:“朝廷已经错过了围剿刘继隆的最好时机,现在的刘继隆,于朝廷而言,已经尾大不掉了。”

烛火飘零,坐在堂内的王重任、张璘、蔺茹真将及鲁褥月、梁缵等人闻言,纷纷沉默。

论恐热都被刘继隆传首长安了,可以说刘继隆已经把周边能威胁到他的势力都收拾了一顿。

现在再对刘继隆动手,反倒显得不明智了。

“这厮不老实,不然他是怎么平衡境内番口的?”

张璘忍不住开口,王重任也颔首道:

“秦州治内番口不过四五万,我们光是平衡他们,便费了大量心力,真不知刘继隆是怎么治理境内如此多番口的。”

“不一样。”高骈摇头道:

“当初三州七关投降,本就是汉番豪强牵头的结果,朝廷自然不可能强征他们的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