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着手河西月底求双倍月票
“入班!”
“上千万岁寿……”
元宵佳节夜,百官唱声时。
与以往朝会不同,为了庆祝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长安城内难得解除了宵禁,各处张灯结彩,灯火几乎照亮整个长安城。
皇帝与群臣也来到了朱雀门楼前,与百姓共同欢庆这热闹的元宵灯会。
朱雀门前是宽阔的朱雀天街,城门下的护城河两旁挂满了灯笼,倒映在水中,灿若繁星,宛是星河。
林林总总的灯挂满了朱雀街头,高高低低,参差有序,像一棵棵繁似锦的树。
街道上,人流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达官显贵与世家女子的马车,肆意行走。
歌女浓妆艳抹,打扮得枝招展,边走边唱着最流行的歌曲《梅落。
今晚的洛阳城没有宵禁,人们可以尽情游玩,这样的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百姓们在街道上游玩,时不时有巨大的鳌灯被推动,沿着长安各街道展览。
庙堂群臣,与皇帝一同坐在朱雀楼内,左右角落是准备登场的伶人,以及正在奏乐的乐班。
楼内灯火辉煌,群臣入座,面前摆满各种酒肉食物。
一些不胜酒力的官员,此刻正沉醉在那美妙的笙歌中。
宫女、太监们正在楼内各个角落点燃名贵的香料,手里拿着琳琅满目的灯笼。
随着乐曲达到高潮,伶人与舞伎们开始走出角落,在皇帝与百官的面前,尽情展现着自己那婀娜的舞姿,惹得宫女在旁边偷偷地学习起来。
是以“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在灯、香料、舞乐的海洋里,几百名伶人与舞伎齐舞献唱,场面何等壮观。
乐伎们化着最精致的妆容,表演着时下最流行的踏歌,边唱边跳,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女团。
望着伶人与舞伎们那曼妙舞姿,郓王李温眼底闪过一丝渴望,但却极力掩饰着。
主位上,李忱望着朱雀门楼内外的热闹场景,不停地抚须颔首,面带笑容。
只是这种时候,裴休却眉头紧皱,惆怅的独自饮酒。
国库刚刚逆转盈亏,便举行了如此盛大的元宵灯会,不知狼藉过后,又有多少缺口需要他填补。
城外放飞的孔明灯数不胜数,每放飞一个,都是在浪费朝廷的钱粮。
看到这,裴休忍不住将自己的杯子倒满,起身走到了李忱面前,举杯作揖:“陛下,臣忠言逆耳,不知陛下是否能听进去?”
“裴相可说。”
李忱收敛了笑容,显然知道裴休想要说什么。
“陛下,国库刚刚逆转盈亏,便举办如此盛大的灯会,恐怕不妥……”
“唉……朕亦是如此觉得,只是这元宵,毕竟是新年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一个举国同欢的日子,自然是得过得隆重些。”
李忱露出为难的表情,又时不时叹气来表示自己也觉得铺张浪费。
若不是裴休先前见到了李忱高兴的模样,兴许还以为李忱是患了疯病。
不过他自然是不能揭穿的,因此只能硬着头皮道:
“陛下,如今漕运已然整顿完善,每年可顺利转运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至渭仓,盐铁榷税也得以提高,岁有结余数十万缗。”
“臣年迈体弱,希望能请辞归乡养老。”
裴休不想管这个烂摊子了,可李忱却不想他离开。
“朕岂能失去裴相?劳裴相给朕几个月时间好好思虑。”
一个拖字,李忱百试不爽。
眼见他如此做派,裴休也知道请辞无望,无奈退回了位置上,沉默着喝闷酒。
长安城的灯会,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享受着这场由国库买单的盛宴。
大家尽情地释放着自己,好似把所有烦恼都留给昨天,准备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至于国库空虚,淮南、河东、江南百姓所遭遇的天灾,这些问题都不是此时的他们需要考虑的。
于他们而言,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各处街市,那些出双入对,春风得意的年轻士子数不胜数。
西市某处酒肆内,一道身影却与这些场景显得格格不入。
明明是享受当下的时候,可他却端坐桌前,借助雅间内外的灯光挑灯夜读。
纵使外界万般热闹,他也并未接受诱惑,而是对那些经史典籍引经注典,魔怔一般。
“笃笃……”
“郎君,可要吃些酒食?”
“不吃!”
门口传来了家仆的声音,他却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闻言,家仆叹了一口气,随后推开门。
展露家仆面前的,是整洁的雅间与凌乱的书桌。
男子皱眉抬头,仿佛家仆说不出一二,便要发作。
“郎君,去年带来的钱帛都得七七八八了。”
“朝廷停罢进士科三年,不如先回曹州学习两年,然后再赶回长安如何?”
家仆这话刺痛了男子的心,他知道家仆也不想如此,但事实确实如他所说,他们的钱帛所剩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