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齐头并进
“噼里啪啦……”
十月中旬,爆竹作响,可今日却并非是什么节日,而是刘继隆娶妻的日子。
从州衙到都护府那二百来步的街道左右摆满了竹子,此刻正因火盆熏烤而作响,十分热闹。
街道上,陈靖崇、耿明二人身骑高头大马,为刘继隆接亲。
在他们身后,穿红戴绿的迎亲队伍拉得老长,从都护府向州衙前进。
唐代娶妻较为繁琐,如昨日七娘子他们抵达后,便派人前往了都护府的内堂卧房中铺设新人房,而这个流程叫做铺房。
待到接亲时,迎亲之人又得派人在新娘屋外催妆,而所谓催妆,便是高声朗读催妆诗,催促新娘尽快打扮停当。
陇右衙门都是一群粗人,高进达诗词不行,所以催妆诗便只能由刘继隆提笔写下。
好在他是文科生,抄些催妆诗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屋内,听着屋外的催妆诗,早就化好妆的七娘子不由诧异道:“这是谁捉刀所作的?”
“何须捉刀?”封邦彦笑道:“此乃昨夜刘郎君所作。”
“刘郎君奴隶出身,竟能作出此等催妆诗?”
七娘子惊诧,封邦彦也笑道:“好妹妹,如今却是知道阿兄为你挑选了何种良人了吧?”
闻言,七娘子也红着脸点了点头,而院外的催妆诗还在继续。
“十步笙歌响碧霄,严妆无力夜迢迢。羞将双黛凭人试,留与刘郎见后描。”
“说嫁心惊尽日痴,尊前玉箸镇双垂。不知夫婿尤怜惜,却忆娇嗔阿母时……”
三首催妆诗,足以说明刘继隆的“才学”,见状封邦彦也命人打开了大门,护着盖上盖头的七娘子向外走去。
陈靖崇收起了刘继隆所作的催妆诗,命都护府内院的健妇婢女们护着七娘子向外走去。
不多时,她们走出州衙并上轿,护着轿子前往了都护府。
都护府门外,诸多官员都笑着看刘继隆娶妻。
两名健妇代七娘子的阿婆、阿娘执着木棍等待,而刘继隆走下台阶,转身露出毫无防备的后背。
两名健妇用棍子轻轻敲在刘继隆后背上,这在礼制中属于下婿。
做完这一切后,刘继隆翻身上马,绕着轿子走了三圈,而这又唤“障车”。
待刘继隆翻身下马,在场官员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礼钱,投入了都护府门口的竹筐中。
接着,健妇们在地上铺设绢帛,七娘子也戴着盖头走出轿子,踩着绢帛朝内院走去。
瞧着绢帛被铺在地上供人踩踏,王思奉啧啧道:
“这么好的绢帛供人踩踏,名门婚娶的场面果然大。”
站在他旁边的陈靖崇拍了一下他,示意他别多说话,同时也解释道:
“这封七娘子已经算体谅节帅了,听闻名门嫡女娶妻,要铺设的可是织锦。”
“哪怕是中原的平民,也是要铺设麻袋的。”
陈靖崇与众人解释着,毕竟陇右诸将大部分都出身不好,不知道这些礼制也正常。
在他们的谈论中,七娘子先前往了内院的厨房,拜了拜灶台后,这才前往了内堂,跨过了门口的马鞍,寓意婚后的生活平平安安。
随后在众人见证下,刘继隆牵着七娘子走入内堂拜堂,在门口撒了几斤五谷杂粮。
待一切做完,婢女带着七娘子前往了卧房,而刘继隆则是招呼众人走偏门前往都护府大门,重新进门入席。
对于这一切,刘继隆只觉得十分热闹,比后世婚礼繁琐,却更有感觉,便是他也乐在其中。
当然,不论古今,真心为他人结婚而高兴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更在意的是宴席上能吃什么。
在十月的陇右,主要还是以肉食为主,蔬菜仅有萝卜、白菜、韭菜等蔬菜。
炒羊肉、烧鸭、猪肉炒白菜、韭菜炒鸡蛋,鸡汤萝卜、蒸猪蹄肚、两熟煎河鱼、燌羊头蹄、鹅肉巴子、椒麻牛肉碎等菜肴依次上桌……
都护府内外摆了一千二百桌酒席,招呼各州县官员外,还招呼了在狄道的烈属。
整场婚宴,用米酒二万三千斤、鱼一千六百条,鸡鸭各二千四百只、羊七百只、猪七十二头、牛三十四头,鹅五百只。
其它的米麦茶食、砂赤豆、蔬菜椒更是数不胜数。
一场婚宴的耗费近两千贯,估计是刘继隆在个人身上耗费最多的一场宴席了。
当然,礼钱他也收了不少,因此整场酒宴他几乎将正堂的十几桌都敬了一遍。
接下来的时间,他基本都在吃肉聊天,一直熬到天黑散场,他这才返回了内堂。
刘继隆的床铺并非卧榻,而是他令人打造,类似拔步床的床铺。
头戴透额罗头纱,身着青衣的七娘子正手执团扇,等待刘继隆为她揭下透额罗。
刘继隆十分清醒,他现在就想看看七娘子的容貌。
呼吸间,他便走到了七娘子面前,盖着透额罗的七娘子面容朦胧,但大致能看出长相不错。
见状,刘继隆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