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75章 以壮声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以壮声势(2 / 4)

众人说道:“马成担任河州刺史,陈靖崇为渭州刺史,张昶为临州刺史。”

“此外,虽然陇南七州没有收复,但我也事前和你们说好了由谁担任刺史,毕竟我已经向朝廷请表了。”

“尚铎罗为洮州刺史,李骥为岷州刺史,耿明为成州刺史,厝本为叠州刺史,斛斯光为松州刺史,”

“窦敬崇为宕州刺史、王思奉为武州刺史、刘英谚为五泉县令、窦斌为陇西县令,王……”

收复了三州之地后,刘继隆先把三州刺史和未来的七州刺史给定下,随后又详细定下了如今他手中四州十县的各个县令。

待这些都安排好后,他不等众人庆祝便继续道:

“任命下达后,得到任命的各州刺史率领麾下县令及县令手中团兵前往各地治理。”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要说一说扩军的事情。”

刘继隆看向众人道:“现在我军有二千一百八十七名老卒,一千四百一十三名新卒。”

“除此之外,军中还有二千五百套缴获的甲胄,可以再募兵二千五百人。”

“眼下我军坐拥四州十县,各州具体的兵额,也应该制定下来了。”

“日后我坐镇临州狄道,临州位于四周中心,方便驰援,因此留守五团精骑,十团甲兵。”

“河州人口最多,加上接壤磨禅川和廓州、鄯州,因此留守精骑三团,甲兵六团。”

“渭州面对秦州,正常来说不会有大的战事,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留守精骑两团,甲兵五团。”

“合计下来,陇西将有三十一个团,六千二百人。”

“其中一百人的空额,等三州铁矿正常开采,打造出甲胄后再补充进临州。”

把兵额的事情说清楚后,刘继隆继续道:

“这次我们进攻三州,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夯土的城墙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战争。”

“配重投石机虽然只掌握在河西和陇西两支军队手中,但河西那边迟早会泄密,因此我作如下部署。”

刘继隆看向众人,深吸一口气道:“凤林关、金城关、五泉县、狄道县、陇西县、渭源县等二关四城,都需要执行城墙夯土包装的建设任务。”

“具体的图纸,我会在之后下发给你们。”

“除此之外,各州县的治理,我需要各州刺史、各县县令在春耕结束前交给我,由我提前做出改进,并在春耕之后执行。”

“耕地的丈量,必须在正旦前结束,随后开始分田。”

“军中积欠的军饷,也应该在正旦前发放。”

针对以上这些,刘继隆又详细说明了十几条,并让人记录下来,发给各州刺史及县令。

总的来说,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兴水利、强练军、促手工”的十五字要诀。

加筑重要的城池和关隘,积蓄粮草,兴修水利,强练兵马,促进冶铁、造纸、木工、制墨等手工业恢复。

三州收复后,摆在刘继隆面前的还有陇南七州。

但对于这七州,刘继隆并不打算一口气攻略,而是准备徐徐图之。

并且针对收复七州,刘继隆也不打算自己亲自带兵出击,而是准备用这七州来锤炼自己麾下将领。

想到这里,刘继隆遣散了众人,同时安静等待着长安方面的消息。

他并不认为长安会给自己陇右节度使旌节,他之所以请表陇右节度使旌节,其实图的就是一个破窗效应。

他要陇西节度使旌节,朝廷不给,那总得给个别的来安抚自己吧,例如他上表的陇西十二州刺史名单。

虽然朝廷不给也没什么,但给了就是师出有名,就好像他此次收复河临渭三州一样。不过对于自己收复三州的结果,长安那边恐怕会很难接受,因为这代表关中周围会再出现一个强藩。

正因如此,他十分好奇长安那边会如何擢赏他。

倒是在他等着长安擢赏结果的时候,凉州的张淮深也知道了他收复三州的消息。

“这一前一后才两年,他就收复了三州失地?”

姑臧衙门的内堂中,张淮满拿着由广武送来的消息,满脸的不敢置信。

堂内,张淮深坐在主位,眉头微皱。

在他下首分别坐着酒居延、张淮涧、张淮满和一张熟悉的面孔……昔日的昌松守将,哲多悉别。

“他收复三州失地的速度确实令我感到诧异,只是不知道此举对我们而言是好是坏。”

张淮深眉头微皱,相较一年多前老成了许多。

“淮深,这怎么能是坏事呢?应该是好事才对。”

张淮涧开口说道:“刘继隆在陇西闹个不停,朝廷便只能注意他那边了,我们也更好驯服张直方。”

他提到了张直方,这个带领三千赤水军驻扎姑臧的家伙到来后,一直都不老实。

强纳民女作妾,纵马践踏青苗,虐待姑臧军将士……

这些都是他干出来的事情,而张淮深却因为他朝廷的身份,不能责罚他,只能不断上表朝廷,请求调走他。

对于他的请求,长安那边总是回执安抚他,说京官奇缺,抽调不出人手更换张直方。

张淮深也明白,长安不是缺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