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26章 欲扬先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欲扬先抑(3 / 4)

“况且……”张议潮迟疑片刻,最终还是咬牙道:

“况且朝廷对我们的态度,恐怕不会有那么信任,大兄入朝后一定会被留在长安为质。”

“若是我军收复河陇全境,那恐怕我也……”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张淮溶听得心里一沉:“那就不收复陇右,只收复凉州和会、兰二州不就行了吗?”

“不行!”张议潮决然摇头,目光坚定道:“陇右数十万百姓还在遭受番贼奴役,我们若是有实力而不拯救他们,那与禽兽何异?!”

闻言,张淮溶着急道:“可收复陇右,朝廷要您去长安怎么办?!”

“那我就去!”张议潮没有半点迟疑,而是果断给出答案。

“我本是唐人,前面几十年在吐蕃治下为民,亦做过不少苛刻百姓之举,如今可以收复河陇,解救数十万河陇百姓于水火,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张议潮毫不遮掩的说出自己曾经为吐蕃苛刻百姓的黑历史,这让张淮溶明白了他的决心,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见他如此,张议潮反倒是笑道:“无碍,况且朝廷也不一定会这么快调离我。”

“何况刘继隆若是前往陇右,若是操作得当,兴许我既能解救河陇百姓,又不用前往长安。”

“叔父此言何解?”张淮溶皱眉,不解询问。

见状,张议潮与他对视,轻笑道:“高进达去肃州调度甲胄钱粮,想来十分疲惫,我们去酒泉看看吧。”

“对了,召刘继隆去酒泉,我得与他见一面才行。”

“这一面如果不见,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再见了……”

他那语气带着丝遗憾,张淮溶见状只能照办。

翌日,甘州赶来的塘骑便带着张议潮的手令踏上了归途,而张议潮也决定在正旦新春过后前往酒泉。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带着手令的塘骑率先回到了张掖,并将张议潮召刘继隆前往酒泉的事情如实相告。

张淮深没有过多言语,只是让塘骑休息一日后前往山丹,把消息告诉刘继隆,并准许刘继隆带二百精骑前往酒泉。

三日后,塘骑再出现时,已经是山丹城衙门内了。

“传节度使手令,召兰州刺史刘继隆前往酒泉述职!”

正堂内,当塘骑将手令内容说出,堂内众人脸色各异。

刘继隆目光坦然,起身上前接过手令。

马成下意识看向了刘继隆,眉头紧皱,目光带着些担忧。

张昶和李骥、耿明、郑处、斛斯光几人在说笑,都认为是节度使要对自家刺史委以重任了。

崔恕和李仪中眉头紧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刘继隆接令!”

接过手令,刘继隆看向塘骑双眼询问道:“节度使可说了期限?”

“没有,只是说让尽快。”塘骑摇头回应,同时提醒道:“对了,小张节度使准您率二百精骑前去酒泉述职。”

“好!”刘继隆郑重点头,随后看向正在说笑的斛斯光他们几人。

“斛斯光,你带塘骑兄弟们下去休息,宰只羊犒劳犒劳。”

“马成,你去营中挑选二百精骑,我们明日出发前往酒泉。”

刘继隆吩咐完,张昶诧异道:“刺史,还有十日就是正旦新春了,不如等新春过了再去吧!”

“对啊刺史,这么着急干嘛?”郑处也十分不解。

耿明、李骥也投来了询问的目光,唯有马成三人一言不发。

“没能让兄弟们在家里好生过新春,这确实不太好,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收复凉州。”

“如果拖到新春过后再出发,来回就得耗费一个月的时间,我担心来不及整军。”

解释过后,刘继隆看向马成:“挑选一些家中在张掖、福禄、酒泉的兄弟一起去。”

“路上他们可以回家探探亲,我们也能办好事情。”

“是!”马成沉声回应,而他回答的语气让原本脸上带有疑惑的李骥皱眉。

他本就敏感,而马成平日语气轻快缓和,基本是军中和事佬,如今语气这般沉重,显然不符合常理。

“行了,都下去吧,没什么大事。”

刘继隆摆手示意众人下去,他自己也走向了内堂。

张昶、耿明、郑处三人说说笑笑的往外走去,随后是李仪中和崔恕,紧接着是马成。

见马成走出去,李骥连忙跟上,尾随他走出衙门,直到四周无人,他才追了上去。

“老马,你和刺史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们!”

李骥堵在马成面前,压低声音询问。

若是平常,马成必然会一脸诧异,随后调侃他想太多。

可今日马成却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你想太多了。”

他说完便要绕开李骥,李骥却再度拦住他:“肯定有事,你与我说说!”

“……”闻言,马成张了张嘴,可最后还是闭上了嘴,伸出手拍在他肩头:

“有事,等我和刺史回来再和你说,我们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可别偷懒,城内的那些新卒子弟要是功夫落下了,刺史回来饶不了你。”

留下这句话,马成绕过了李骥,朝着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