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205章 合作和采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5章 合作和采购(2 / 4)

价值5250万元。」

「也就是说,每年的理论价值在4.155亿元左右?」薛化一下子就获得了一个直观的结果。

然而其中一个分析员却摇摇头:「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波动,以及生产之后,如何销售的问题,毕竟现在新能源上网审核非常严格,这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薛化也冷静下来:「有道理,不能只看收益,不看其他。」

副总也提醒道:「对了,这种项目肯定需要使用海陆丰公司的专利技术,他们肯定需要收专利费,如果按照海陆丰公司以往的模式,那他们大概率会要求我们每年都缴纳一定的费用。」

「嗯,这确实非常有可能。」薛化认同这个看法。

不过几人讨论二十多分钟,仍然觉得有利可图。

毕竟10万箱电池箱的产出,已经摆明在他们面前,考虑了各种风险之后,还是存在利润空间。

这种可以看到利润空间的项目,对于企业而言,哪怕是存在一定风险,他们也愿意拿钱投资。

海大集团今年得利于埃及塘虱鱼粉,今年净利润增加到了近60亿元,差不多是去年的300%。

因此薛化等集团高层,有了更大的底气,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养殖产业的潜在风险。

主要是国内各大养殖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扩大养殖规模,这会加剧养殖产业的内卷,从而不断压低养殖的毛利率。

正是因为看到这种潜在风险,薛化认为必须慎重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要学习海陆丰公司,不断扩大公司的产业类型,通过多元化经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一直关注着海陆丰公司的薛化,前段时间发现了海陆丰公司大规模注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相关专利,其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专利数量,在短短半年左右,就飙升到了377个之多。

紧接着十一月底,就宣布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第一个实验项目试验通过,并开始给海陆丰公司在公平镇的产业进行供电。

当时薛化虽然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具体情况,但他的直觉告诉他,海陆丰公司的每一个投资都是技术成功之后,才快速铺开的。

这是因为江淼之前的表现,让薛化下意识认为这个项目十有八九已经成功了。

在浏览了海陆丰公司注册的专利,林书雅发表的相关论文之后,他就觉得这个技术对于养殖产业而言,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优化。

正苦恼如何多元化经营的薛化,这才急匆匆带人过来公平镇考察。

和副总等人讨论之后,薛化下定决心:「我打算先投资高州生物燃料项目,不就十亿元嘛,就算是损失了,公司也承受得起。」

「我也认为值得一试。」副总自然不会反对,倒不是他溜须拍马。

毕竟副总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股份比例还不小,不需要溜须拍马,他赞同薛化的决定,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项目的美好前景。

投资肯定有风险,但这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如果可以躺赢,那谁不想,可惜这个世界就没有这种好事,至少民营企业没有这种好事。

薛化等人完成内部的讨论,便再次找到了张海涛。

「哦?贵公司真的打算投资?」

薛化点了点头:「是的,我们打算在高州养殖基地旁边,投资一个生物燃料生产基地,除了土地和基建,其他配套设施就交给贵公司承包。」

张海涛笑容越发难以压抑:「薛总,我们到办公室详谈,外面风大。」

「好…」

双方谈了一天。

终于完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

高州生物燃料项目的设计为微生物燃料电池10万箱规模,年产3亿千瓦时电力丶0.6亿立方米天然气(甲烷含量90%)丶有机肥35万吨。

项目承包价格为11亿5400万元,另外每年一个生物燃料电池箱,收专利费500块钱,即一年5000万。

这笔专利费,不仅仅包含了技术使用费用,还附带故障维修丶特殊菌种。

而这笔投资对于海大集团而言,如果可以达到设计产能的80%,那他们很快就可以回本。

海大集团算过一笔帐。

比起养猪,电气土联产项目的综合效益更加好。

他们集团的高州生猪养殖基地,每年出栏生猪差不多为35万头,今年利润好一点,一头猪可以赚460块钱,今年毛利为1.61亿元。

然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出售给高州当地燃气公司的天然气,长期协议价格为每立方米3.2元。

哪怕是华润燃气要收过路费,以每立方米2.5元卖给华润燃气,0.6亿立方米天然气也价值1.5亿元。

单单是天然气产出,差不多7.6年就可以覆盖全部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的电力丶有机肥的产出,大概4∽5年左右,基本就可以覆盖投资成本了。

虽然每年要被海陆丰公司收5000万专利费,但是海大集团已经习惯了。

毕竟技术是海陆丰公司研发的,专利也掌握在海陆丰公司手上,不付出代价,自然没有办法使用这个技术。

江淼倒是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