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听完方糖新一则的宠物故事后,他很快就顺势问道:
“听了方小姐这么多的故事,我突然发现你这些故事里的宠物很多,但朋友却似乎很少?”
“嗯,我没有太多的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方糖老实答道。
“为什么呢?”
“方小姐你这么开朗的性格,理应该有不少朋友才对?”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吧。”
方糖等的便是她这句话,随即诚实地答道:
“丁医生你说的没错,我也觉得我的情况算不上。”
不仅如此,她说这番话的时候,与丁致远对视的目光亦没有半分躲闪。
反而是愈发真诚地望着丁致远。
“从小时候学习不好,在那个成绩至上的年代,本就是很容易不受同学待见的。”
“再加上我爸妈很早就离婚这一条,我在学校的缺陷就愈发大了。”
“自那时候起交不到太多朋友的我,就渐渐觉得,与其去花那么多精力去讨好那些塑料朋友。”不如干脆放弃他们,和我的小动物朋友一起玩,更舒服。”
“丁医生,你觉得我
的这种情况,是不是有些心理疾病?”
其实方糖来就诊之前,就已对心理诊疗做过功课。
大多数心理病症之所以心理医生会觉得你需要治疗,主要是因为你并不觉得自己有病。
相反如果他发现你处处都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很清晰的认知。
那么便是你的某些状况即便是理论上存在些许问题。
医生也依旧会给你整体的心理状态一个不错的评估。就像方糖现在这般。
她越是如此问,丁致远便摇头否认地更快。
“方小姐你不用这么紧张的。”
“在我看来,就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行为上确实是有些孤僻,但却不算是什么大的心理问题。”
毕竟在那种情况下,别说是幼时的方糖了,就算是如今成年的他,也并不能做出比方糖更好的选择。
更何况,现实也说明,朋友少这一点,并未给方糖的人格建立带来多少负面的影响。
如今的她,依然长成了一个健康开朗的正常青年。
甚至,因为自小结下的小动物情缘。
她还比一般的普通人更加有爱
心。
等等!
想到这些,丁致远突然在内心打了个激灵。
他怎么这就已经将方糖归为心理正常的行列了?
丁致远这才恍然回神,主动结束了这个话题。继续进行以他为主导的心理诊询。
对于后面丁致远问出的其他话题,方糖也都十分配合,基本都是有问必答。
一问一答间,两小时的诊疗时间可谓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尾声。
“好了,我们今天的诊疗就进行到这里吧。”
“方小姐,谢谢你的配合。”
“我也要谢谢你,丁医生。”
经过了两次的心理诊疗,方糖已是熟悉了丁医生的诊疗程序,诊疗结束后也没有急着自沙发椅上起身。而是继续坐在那里,等着丁致远书写她的诊疗总结。
全程都很安静,只在看见那“有些许交友障碍”时,才略有些紧张地问道:
“丁医生,那我这个毛病,严重吗?会不会对我的身体健康有什么损害?需要服药治疗吗?”方糖紧张问道。
“不需要的。”
“就我看来,方小姐你这最多只能算是性格
缺点,并不算是心理疾病。”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定期来看看心理医生,毕竟有备无患么。”
听医生这么说,方糖眼可见得松了口气。
之后,重新恢复了笑容,感激道:“嗯,那就多谢丁医生了。”
“方小姐客气。”
“再见了,丁医生。”
“再见,方小姐。”
然而在道别之后,方糖只拎着包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身停了下来。向着身后的丁致远微微一笑:
“哦,对了,我还有一件和诊疗有关小事,想麻烦丁医生一下,不知可以吗?”
“方小姐请说。”
“就是有关我无病的诊疗结果,还请你第一时间替我转告程医生。”
于是,十分钟后,方糖的诊疗报告书,便被丁致远呈放到了程易安的办公桌上。
因着方糖先前定下的不得暴露她隐私的要求。
所以这份报告书内,并没有记录详细的诊疗过程,仅有一行最终的诊疗结果。
那就是——
“经初步诊疗,方糖小姐并无明显心理疾病。”
“责任医师: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