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为重,百姓为重,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是要切切实实去做的……
北域三地发生这么大的事,皇上自然要以国事为重,至于楚九歌与北王、王梓钰三人之间的事?
不过是小道,小算计,皇上现在没空跟北王纠缠。
皇上收起笔,什么也没有说,却无声的告诉北王,他现阶段绝不会给楚九歌和王梓钰赐婚。
事实上,他所说的赐婚也不过是吓吓北王罢了。
王家主母,还由不得他这个皇帝来定,他要是赐了婚,王家人虽然会认下圣旨,但转身就会狠打他这个皇帝的脸,叫他这个皇帝下不了台。
皇上退了一步,北王自然也要退一步,北王也不提圣旨的事,甚至不提要楚九歌出宫的事。
北王甚至主动提起,先前在北王府发现龙袍一案,还未审理清,之前他奉皇命在外不说,现在回来了,自然是要回大理寺大牢,等到案件审理清楚了再出来。
皇上还在想要怎么看住北王,不让北王给他添乱,现在北王主动提起要去大牢,皇上心里暗喜,连一句客套的话都没有,当即下令,派了一支禁军,保护北王进大牢。
这支人最大的作
用不是保护北王,而是监视北王,以免北王私底下做什么,把脏水往北林摄政长公主和丹医堂身上泼。
北王主动提起去大理寺大牢,也是为了表明他不会插手干预任何事。
没办法,谁叫北林摄政长公主和丹医堂都跟他不对付呢,他说北域三地的是,这丹医堂和北林摄政长公主办的,怎么可能没有私信。
就是皇上信,他自己也不信。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看皇上的样子像是没有想到如此……
他也没有必要提醒皇上啦。
楚九歌站在一旁,看着皇上和北王从争执的状态,瞬间转为我为你着想,你为我着想的十佳好君臣模式,不由得嘴巴大张,好半天都合不拢……
这两个男人也太可怕了,一个是万万人之上君王,一个是权倾东林的异姓王,两个都是端在金字塔顶端、呼风唤雨的男人,可他们却这么能忍!
相比,她的修为还不够,她还有得学。
“你可以退下了。”跟北王谈好了,皇上就让人把楚九歌带走了,而后下达命令召集重臣前来议事……
在等一干重臣进宫的时候,皇上想了想,还是接受了北王的意
见,给北林摄政长公主写了一封信,从秘密渠道送到北林摄政长公主手里。
写信的同时,皇上又命人悄悄在市面上,收集治疗瘟疫的药,同时也派人去丹医堂,让丹医堂拿出一个章程,尽快派丹医去北域三地治疗瘟疫。
至于丹医堂肯不肯,这个皇上到不担心。丹医堂能立足四国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他们识实务。
小事上,丹医堂会拿侨,但事关国家大事,丹医堂就不会跟朝廷对着干。
一连串的事情交待完,已有朝中大臣收到消息,匆匆进宫了。
半个时辰内,皇上召见的大臣陆续都到了,皇上让人把北域三地的情况说了一遍,一说完满殿的重臣都倒吸了口气。
皇上的心腹大臣,看皇上的神色,当即想也不想,就道:“北王才离开北域,北域就出事了,与之相邻的澜城与襄城也出了事,莫不是北王下得黑手?北王这么做也太过分了,这是把天下百姓的命当儿戏。”
皇上自然相信北王,知道这事与北王无关,但是……
听到这人的话,他却没有反驳。
真相如何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已经发生并且不可避免的事,
能给他带来什么益处。
“北王今天刚进城,北域就出事……要说两者没有关系,臣是不信的。皇上,不如召北王进宫,当面寻问北王。”其他忠心皇上的人,见皇上并没有反驳,附和了一句。
皇上今天召来的,都是朝中重臣、能臣,并不全是他的人,有几个就处在中立的位置,见皇上这态度,压根就不开口。
皇上也不生气,等着几个心腹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讨伐完北王,才不疾不徐的开口:“此事到底是何人下得手,朕会让人去查。现在,朕要你们拿出一个章程,如何平息三地的事。尤其是北域,你们应该很清楚,北域失守的后果。”
黑雾森林失守,魔物便会北上、南下,届时东林必将尸横遍野,草木皆枯,百姓民不聊生。
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北林、南凉和西凤,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就算吞并不了东林,也会从他们东林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
而经此一事,东林国力将会迅速倒退,怕是……百年也恢复不到现在的民强盛。
不是东林没有这个条件,而是西凉、南蛮三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东林恢复元气。
众大
臣明白,现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