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可是……”
姜三郎还是在担惊受怕,仿佛妻子就是个用面捏的人似的。
上回孟氏动了胎气,可把他吓惨了,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呢。
“别可是这个,可是那个!老娘好着呢!”
孟氏哼了一声,不再搭理他,径直来到院子里做绢花的女眷之中。
“这有我呢……老三家的,你还是好好休养罢。”
李氏的态度和姜三郎差不多,也怕她磕了碰了。
“哎呀,你们真烦,我没那么金贵!”
孟氏无可奈何的一摊手,在姜三郎追上来之前,拿了篮子,打算去菜园摘几颗青菜。
她可不想成天的躺在屋里,好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边的妇人瞧见这一幕,眼中竟有些羡慕——“姜二嫂子,你们家老三对媳妇还真好!”
别人家怀崽子的女人,哪怕要生了,还得去下地打猪草。
孟氏却能天天待在屋里,男人还跟在后面寸步不离的照顾着。
李氏笑笑:“我兄弟夫妻两个,一向都
挺合得来的。”
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二郎和孟氏,感情不错。
如果不是真心中意,二兄弟当初也不会为娶孟氏,去码头熬苦活了。
妇人又道:“你家男人对你也挺不错!先前又是送水,又是送衣裳的,可真体贴。”
李氏低头笑了笑,没说话。
其实姜家的男人,品性都不错。
有一个算一个,对媳妇也好,对妹子也罢,都很上心。
唯独大嫂和大哥,两个人热也不是,冷也不是。
总像是隔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窗户纸,欠缺人去捅破。
李氏心里想着去了县城的萧望月,妇道们则是窃窃私语起来。
“瞧瞧这姜家,可真是发达了!”
隔壁邻居大娘的儿媳妇说道。
“可不是吗,你瞧瞧姜家俩媳妇,身上穿的带的,都是九成新!”
村东头老刘家的妹子也说道。
“穿新衣戴新帽,吃细米白面,就是小刘地主家也没这么好过。”
住在村尾的老罗家姐姐,也点头称是。
宝河村人人赤贫,这些东西,足以让妇道们羡慕好一阵子了。
而哪怕她们的声音再小,李氏也能听到一二。
家里的日子是比从前好过不少,可这些的变化都是大嫂带来的。
唉,也不知大嫂在县城,去没去张府,见没见到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