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通过科举选拔引入的儒家学者,还是其他诸家,只要他们对各自的学问领域心向秦王的治国有贡献,无疑能吸引更多的志士投入进来,同样的原理也同样适用儒家以外的诸家。
伏念内心里并非希望儒家能成为秦国治理国家的工具之一,也不想儒家内部的“士”参与到各家之间的争夺当中。秦始皇以各家之法管理国政,而儒家仅作为教导大众的角色定位,并非其所能彻底理解的范畴。对于儒家学者而言,他们在步入官场后的职责是什么?又如何能够有效教导万民?
至于儒家自身,在此过程中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法家制定法律并负责司法执行。
兵家主战之事。
墨家致力于建设。
农家专注于农业生产与耕作。
儒家的目的是教育大众,那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朕已无法明晓教育万民之途,阁下有何高招?"面对困惑的问题,伏念敢于直面提问。
面对这个疑问,嬴政稍作沉思后望向了身旁的蒙毅。话又说回来,仙师似乎也没明确说明儒家应当如何教育万民,这是不是也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当时确实有些疏漏,忘了询问。蒙毅与我一同探讨以儒法教化的途径,却似觉其中有所分寸。
毕竟是仙人所言为大宋的先声。
伏念注意到始皇的表情变化,内心产生了疑问。
是仙人未曾讲明呢,还是诸公没能领悟仙意?当下场面有些凝重,气氛变得颇为别扭。
李斯忍不住在这个关键时机出声,向始皇帝报告:“陛下,臣有重要事宜需禀报。”
面对伏地的李斯,始皇帝眉头微蹙,最终给予了同意。
“详述详情。”
李斯抬起眼眸望向始皇帝满含厌恶的目光,补充道:“陛下,关于儒家教育之事,有稷下学宫可借鉴。”
这番言论一出口,多数人在意中略显愕然,目光不自觉看向旁人及对方。
蒙毅侧目审视李斯,对方急切显露自己策略的眼神已无法掩饰其野心。
不能被昔日毁大秦之人夺过风头!
"陛下,所言甚是。儒家应立稷下学宫以为教化百姓的关键。"
蒙毅径自先提出关键意见。此论一发,人人顿悟,果是在全国各地设立学宫吗?
始皇帝略加考虑之后认为此法合理可取。
仙师未细谈教化方法,恐怕其本意就是如此?教化万民之意显赫。
若不在多地建设学宫、招收学子,则称何以万民生而为教化,岂不空言大言?
"确实在理。"始皇帝点头称赞。
眼看此景,李斯转头望向蒙毅,内心虽然不情愿却只得低下头。
伏念深吸一口气,向始皇帝躬身致礼:"陛下,伏念仅是儒家的掌旗人物,并不一定能够令所有儒家人欣然认同此计策,更不必论建造学宫的事务之复杂以及如何将教化之重任交付于万民,又将用何等方法传授之?"
不止伏念心存质疑,其余之人同样抱有这样的不解。
如何运用各家之学教导万世,又将如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是众人的疑惑所在。
这一段讨论直到始皇帝胃里的声响开始发出不适信号才告结束。
"仙境之中,仙师亲自下厨,烹制佳肴,那些美食确实人间难得,美味绝伦!"
始皇帝品尝的饭菜口感似乎有些欠缺,令他在心中产生了一些微感不满。随后,众人听闻仙境和仙师之事,更是充满了无穷的好奇感。仿佛一只猫,在内心不停地抓挠。
“确实,尤其是仙酿,那种味道简直是令人难以忘怀,实在是太美妙了,这一杯中的饮品,感觉自己就像是品尝到了纯粹的清水一般。”蒙毅舔了舔嘴唇,跟着附和道。
“仙意诱人,仙酒馥郁,仙境 。仙者之语,令人惊叹不已,心生敬畏,又能从中汲取人生之道。”扶苏也迅速补充说道。
伏念原先主张‘寝勿语,食无言’的原则,
但在秦始皇、蒙毅、以及扶苏他们谈及‘仙界之美妙’并引入‘丈夫贤明、朱伯英明、蒙恬雄才、李斯智慧’的话语话题时,他也难以抵挡住,主动提出了几句相关询问问题。
边谈边吃地开展对话,
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并无不当……。
制定国家策略的过程是相当繁复且庞大的工作。
看似任务艰巨,能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对于这时的秦国来说,实则并未显得那么棘手。
在秦始皇完成吞灭六国后留下的赫赫威风之下,他正推行以科举来选用士子的制度,而非传统的推荐或世袭制。
秦国以县制为基础统治全国之时,已然在历史上开辟了创新的先河。只可惜,秦国的生命如此短暂。
但这片短暂的存在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