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武侠修真>异国猎宝档案> 第1164章 吉光片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4章 吉光片裘(3 / 3)

刀法剑谱,棍术与三人攻战小组,类似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

堪称当时门类最为齐全的百科式图录类书。

原作者为明代收藏家、学者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

现存最早版本为万历三十七年,可惜不全,只存留三十二卷正本。清乾隆帝安排工部和礼部查找各地版本,重修《三才图会》,才得以补全,此为副本。

最后说说权尚夏为什么要翻译并刊印这本书?

这与当时的李氏朝鲜在位的肃宗李焞(1674—1720)有很大关系。

李氏王朝迫于清朝的军事压力,于1637年被迫割断与明朝的宗藩关系,并转而成为清朝的属国。但是,在李氏朝鲜,“尊周思明”一直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肃宗李焞,就是典型的尊周思明思想的倡导者。

1704年,在明代灭亡甲子年祭,肃宗李焞在汉城昌德宫的后苑,修建“大报坛”,以祭祀明朝神宗皇帝,以报答壬辰倭乱时派大军援助朝鲜的明神宗的“再造之恩”。

朝鲜英祖时大报坛的祭祀对象增加了明太祖和崇祯帝。

大报坛祭祀每年进行一次,肃宗以后朝鲜历代国王几乎都曾亲自参与,是朝鲜王朝后期最隆重的祭祀典礼,表达了朝鲜对明朝的感恩与怀念,进而引申至对“华夷之辨”和“君臣之义”的宣扬,彰显朝鲜王朝在华夷颠倒的天下秩序下的存在意义与正统性。

因此大报坛被视为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意识形态的象征性建筑。

权尚夏作为当时的大儒,授命为“大报坛祭祀”的导祭官,负责制定完整的流程并主导祭祀。既然是祭祀明朝皇帝,总不能只拜拜画像吧,于是,围绕着这次祭祀,权尚夏带领一帮学者,翻译并刊印大量明代的宗卷。

这套《三才图会》,由此而来!

李承万万没想到,竟然在这家不知名的画廊中,遇到这种珍本!

简单翻阅一遍之后,他又将目光落在其它基本古籍上。

这次,他蹲着身子,小心翼翼的一本本取出来。

一共四本合计十八卷,都是《三才图会》,可惜,依旧不全。

不过,这收获,依旧让李承激动不已!

朝鲜文版本、为大报坛祭祀而特别刊印,这四本《三才图会》,用吉光片裘来形容,绝不为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