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剑破诸天> 029 三清(剑破诸天2第一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9 三清(剑破诸天2第一卷)(2 / 2)

三人说:子辈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故得地仙之道。即只念度身,不念度人,只能成为地仙,不能成为天仙。这些比之侧重个人修炼的上清派拥有更多的信徒,也是区别于其他道派的重要特点。不过这些做法,被上清和玉清、以及其他四辅等道派提出疑义,说灵宝派吸纳门人泥沙不分,甚至引申到仙界,说上清灵宝天尊收徒不分“万仙来朝”、“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等等。葛玄正是灵宝天尊的化身之一,两图像也是一个人,因为灵宝君的神像就是葛玄孙子画的。

另外,灵宝派修持最具特色的部分还在于斋醮仪式,故有“道教科仪出灵宝”之说。灵宝派特别重视斋醮科仪,认为这是成仙的根本。灵宝派这些创造性的修炼方法和教义,同样,为其吸引了大批的信众,至南北朝时期,大江南北,遍地道众最多的就是灵宝派。但因为泥沙俱下,灵宝派也没有出众的法师和杰出人才,所以灵宝派长期是一盘散沙。

尽管如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北地的张远游代表不了灵宝天尊,可为什么他会出现?或许他属于民间道派,注重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以及修仙炼化,而从师源上有可能传承了灵宝派?不过地点上看,阁皂山在江西,白鹿山在河南,差着很远。从仙缘上白鹿山是南极仙翁仙童白鹿的成仙地,南极仙翁是玉清弟子,也与上清无关。要说能沾点边的,庄周出生在河南大蒙,距离白鹿山不远,庄周是灵宝天尊的一个化身,再次化身老乡张远游不是没可能。再有一个能说明问题的是,“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也就是张角太平道尊奉的真经,张远游很可能是张角的后人,张角也被认为是上清天尊或这一系的化身之一,故而张远游传承太平经道法,并得到九节杖衣钵。大概如此!

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孙云猜测,没有证据,所以孙云不敢下结论。正狐疑,三位真人大概是看透了孙云心里,或像认识孙云似的,彼此笑了笑,对着孙云点点头,然后再次诡异的笑笑!孙云一惊。啥意思,这么诡异干什么?等瞪大眼睛才发现,说诡异不是他们表情诡异,而是他们的面容变化了。当然不止面容,他们是一团气,没有实体,所以身体哪哪随时随刻在变。只见那位代表老子和太清天尊的李顺兴顷刻间已经变成了师父僧稠的样子,而代表列子和玉清天尊的陶弘景变成师伯慧光样子,代表庄子和上清天尊的张远游变成了师伯昙鸾的样子,后三位孙云太熟悉,虽然没有剃度,还没有形态的一团气,但仍就一眼认出来。

这下孙云再次惊异万分。南北朝佛道一致争持不休,引发了两教神祇的对峙和斗法。其中与老子并列的自然是佛祖释迦摩尼,映射到法体中就是道德天尊与如来佛祖,两者时而明争时而暗斗,两教虽然都与民向善,但教派间为了生存难免争执。与元始天尊对等的佛陀自然是药师佛或者燃灯古佛,与上清天尊并立的自然是阿弥陀佛或弥勒佛。佛教有时空概念,所以有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说法,但其实一个意思,当然寺院大雄宝殿通常供奉横三世佛。

这倒没什么,世间的现象映射到密境中孙云以前常见,所以三清也好、三佛也罢,他们同时出现在密境中很好理解,正好可以佐证密境中的时代背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以同体的情形出线?!理论上应该在三清的对面再有个三佛才对,这样才能彰显他们几人同是洪荒中的先天神灵,也说明两教的地位从太古之前就并存。

其实如果引申一点,不只是有佛道以及洪荒大神,南北朝时候,北魏和南梁都有大秦、以及其他国度的人从丝绸之路和海上漂洋而来,他们都带来了各自民族的神话,这些神灵与神话千差万别,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天灾、洪水、甚至好多神祇都有共同的特点。如果中原神话存在,那么异族的神话也存在,而且虽然路途遥远,但却在同一个时空中。也就是说梦境如果体现出三清三佛,也能体现出他们。当然可以假设不同种族的神祇不在同一宇宙,那么三清和三佛边不该同时出现,更不该同体出现,可密境为什么会颠覆认知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