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那半个,递给小孙女。稍小的那个,留给自己。
“我问你,你打哪儿来,如何做的流民。”
还是不回答,冯轩说道,“殿下, 这两人怕是木速鲁蛮人,听不懂中原官话。这些日子,应天府来了不少的木速鲁蛮人。臣辞职不得当,惊了殿下,臣该死。”
(木速鲁蛮人:回族)
朱允熥不禁疑惑,手指了一圈,“这些都是木速鲁蛮人?哪来的这么多。”
冯轩答道,“殿下,鞑子南下,灵州河口死伤不少的百姓。鞑子杀木速鲁蛮人,而朝廷则是视与汉人同等。那些在宁夏、陕西、甘肃的木速鲁蛮人,便跑到了咱们大明的地界。”
“不止应天,全国都有。他们也是大明百姓,却背井离乡,只为躲避鞑子。”
在唐宋时,木速鲁蛮人主居于南方。而到了忽必烈时,为了与“南人”区分,忽必烈将木速鲁蛮人大量迁移至黄河一线。
木速鲁蛮人虽比汉人中的“南人”地位要高,但也时常被压迫。
“除去木速鲁蛮人,还有许多的汉人,也都从甘肃、宁夏、陕西一路南逃。臣在蕲州有同乡任知府,单单蕲州一府,就有从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南逃的百姓近百人。”
朱允熥一边听着,一边蹲着将包子悉数的送给老妪,“蕲州就有近百人,那应天府有多少。”
冯轩一愣,“臣...臣失职。”
“查清楚,报与朝廷。对于这些人,妥善安置。”朱允熥顿了一下,“所需的钱,从吴王府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