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游戏竞技>公输门里的驱魔人> 第34章 鹅蛋阵(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鹅蛋阵(3)(1 / 2)

要说起我的这位祖宗贾景,那可是贾字派百年间难得一见的魇阵天才,要知道,魇穰创建新阵图和中医创建新药方一样,那都是登峰造极的难事,不仅要把基本“药理”吃透,还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那么一点天生的悟性。贾景无疑是正好具备了这三条。

这也得益于贾景早年间的特殊经历。

贾景生于唐德宗末年,烈烈唐风刮到这个阶段,已然到了尾声,但是好歹也算是盛唐的余辉。我这位先祖和当时大多数心怀抱负的有志青年一样,妄图凭着那自以为快要溢出来的才华扶保君王,匡扶社稷,重现开元气象。

贾字派世代居于楚地,没有受到安史之乱太多的波及,经历初唐、盛唐百十来年的修养和积累,此时已然在当地成为了一家条件不错的大户人家,不过门第不算太高,没出过什么当官的,所以对于我们贾家这样的普通门户而言,唯一的进身法门就是科举。

而唐代的科举主要内容有点特殊——写诗。这里指的是进士科,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代,有理想的士子一般是不屑于考明经科的完形填空,去委身充当一位胥吏的。

而我们贾字派务实低调的家风似乎与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天然绝缘,压根就没生那个文艺细菌,自打先祖贾六到我爷爷的这几千年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人物,官最大的甚至当到过工部侍郎(明代),但是唯独没有出现过哪怕一位诗人。

贾景虽然脑子灵活,身手也不错,更兼身怀魇穰之术,但是那诗写的嘛,唉,按同时代他的一名同姓好友的话说那就是——纯粹是糟蹋纸墨。这样的诗才显然不能入考官的法眼。

顺便提一句,那位同姓好友单名一个“岛”字,时人称其为“诗奴”,代表作《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等。

于是乎科举不成、四处碰壁的贾景,逐渐由一个心向庙堂的有志青年变成了浪迹江湖的游侠儿。说好听点叫仗剑天涯,说不好听点叫流浪。不过好在他身怀奇术,还有着祖传的木匠手艺,不至于饿死街头。

近十年的流浪生活虽然辛苦,却也给贾景积累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底层五行八作的交流也让他的魇穰之术运用的更加纯熟,贾景在四十岁左右回到楚地老家,“潜心治学”,还继承了贾字派的衣钵,相继研发了鹅蛋阵、牛角阵等六种新阵图,阵法风格多以机巧灵活、成本低廉为主,堪称魇穰发展史上的一代大家。

其中鹅蛋阵堪称贾景“作品”中化繁为简,桃代李僵的经典之作。

首先用“锡甲”保护孕妇胎儿,再用活珠子鹅蛋替代胎儿成为簸箕鬼的攻击目标,簸箕鬼智商不高,分不清鹅胎、人胎,进入鹅蛋以后,反而由“灵体”转为实体,之后是蒸是炸就任人拿捏了。

……

夜幕降临,爷爷在叶家堂屋正中央点燃一支细香,烟柱细而长,许久凝而不散,慢慢的向下沉淀,闻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香火气,很快房间里就弥漫了一层薄薄的烟气,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这香可有讲究,叫望魂香,也是贾景发明的,配方十分复杂,目前仅有爷爷一人掌握,每支香都是由爷爷亲手制作的。

顾名思义,这望魂香可以让人用肉眼看到鬼魅的痕迹,当然,仅仅是轻微的痕迹而已,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无法察觉。

“几点了?”

爷爷问道,

“十点半。”

叶家宰看了看手表。

“关灯。留我这盏就行,别出声,一切听我招呼。”

爷爷点燃一盏老式死气马灯,放在墙角,叶家宰关上电灯,屋子瞬间暗了下来。马灯的灯光本就昏暗,被几面墙一折,光线就显的更加黯淡诡异。

“估计快来了 ,去厨房烧锅油吧。”

爷爷对叶家宰道。

“烧油?烧什么油?”

“什么油都行,重要的是一定要烧的滚开!”

爷爷不耐烦的摆摆手。然后转身藏进了灯影里,几乎看不到身形。

我也顺手端着个小马扎在堂屋的角落里静静看着淡淡烟气的浮动。

“这能看出个啥呀?”

我盯着看了半天,眼睛一会儿就酸了。

“你么样一点耐心都没有呢?鬼这玩意儿,要是那么好发现,咱们贾字派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了吗?”

黑影里爷爷幽幽道,

“再说了,向你这样直眉瞪眼的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

“那该怎么看,还能把眼珠子扣下来看啊。”

“放肆!”

昏暗里,我后脑勺挨了爷爷一记不轻不重的“抵角”。

“把眼睛眯起来,斜着眼睛看。”

还有这种操作?!

我尝试着眯起眼睛,斜着眼睛。

然而并感觉没有什么区别。

“别说话了,安静等着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